中新網9月14日電 最新出版的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發署名孫小晶的親歷文章《45元香港一日游親歷記》,文章詳細記錄了自己在香港一日感受,分析了從導游到游客的心理,文章認為,這種類似于專注消費推銷的旅行團,大都無奈導游和旅客承受,這樣令人不滿的行程也給香港的旅游業多少帶來負面影響。歸根究柢,旅游制度需要徹底審慎思考和制定法律規范。
文章摘編如下:
我懷著對低價赴港旅行的好奇,跟一名來自深圳的二十一歲大學生陳伊玲到廣州參加了一個旅游團。我們從深圳到廣州東站下車,車站出口有一排旅行社,打著各色旅行住宿招牌。見到有人過來,他們就熱情地招呼。當我們說要從廣州去香港玩的時候,很多人問第一句話就是:“有港澳通行證么?是在哪兒簽注的?哪里人?”走訪廣州東站幾家旅行社攤位發現,當我們說是廣東本地旅客,他們立即說,旅行社對待外地人和本地人是有差別的。如果是外地的簽注,就會推薦四天三晚港澳團,會有很多購物旅行的,相對價格會便宜一些,每人三百八十元人民幣(約合五十六美元),其中甚至包括海洋公園門票﹑三天住宿﹑四頓正餐。因為廣州人都懂得行情,去香港機會也多,不需要太多購物,就可以選擇一天一晚的香港游,每人二百九十八元,包一天的二星級家庭旅館住宿﹑頭天的午餐﹑大巴的費用。多住宿油尖旺地區和青衣等地。
來到離火車站遠一些的街區,見到一些有規模﹑連鎖的旅行社。從報團開始,旅行社首先對報名參團人員的購買力進行定位。主要是從年齡﹑所屬省份,有些會通過來往香港次數進行判斷。我發現,他們對來自距離香港遠的旅客收費較低。不難理解,很多人因為香港的免稅和購物天堂的美譽慕名而來,購物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消費多少的問題。如果赴香港需支付相對高額機票錢的旅客,自然會購買很多中意的免稅產品,或幫親朋好友代購一些電子產品、化妝品、奢侈品等。而距離香港較近省份﹑可多次往返的旅客,自然不太具有很強的購物欲。
我走訪了很多旅行團,有一種超低價“香港一日游”吸引眾多游客,也吸引了我。因為四十五元人民幣的價格,竟低廉到不足以支付從廣州到香港的正常交通費。具體而言,四十五元為“香港一日游”的全程車費(廣州到香港大巴費,包括一午餐),以及作為導游費的二十元;若旅游結束需跟車返回廣州者,再付二十三元。
我根據既定行程,早上六點十五分在廣州集合,由廣州本地導游帶領上大巴車。按照正常的香港至廣州的過境巴士價錢,不包括任何其它旅行,單程到香港就需八十到一百元不等,不包餐,所以四十五元的“香港一日游”吸引了許多人。如若去除承諾包含的香港午餐二十元一位的標準,余下的二十五元便是整日車費。
報名此類低價團的人大部分是因為價錢十分便宜,即使線路中會寫明有兩個購物地點,規定大概一個半小時,對于從廣州出發又不太熟悉香港的一些人,還是會選擇這個低價團。旅客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以中老年人居多的當地游客,因可免去乘車過關走路的辛苦;外省旅客參加旅行社兩天一夜團的游客,粗略游覽一下香港;也有一些只享受單日單程旅程,而不參與旅行社其它參觀活動的人。
所以,很多人選擇這個行程,更多的是考慮超低的價位。實則這個旅行團的價位只可以負擔廣州到深圳關口的交通費,而香港這邊的一日旅游實則已經屬于“零團費”。
對于導游的小費二十元,是團友作為對導游唯一直接支付的錢。四十五元的旅游費和旅行團運營體制,使得整整一日的行程中,導游一直在充當推銷員的角色。
在旅游大巴開始駛進入香港的時候,導游除了簡單介紹香港地理環境之外,其間都不斷在做“軟促銷”,推銷化妝品。
在旅行團行程表中,明確寫明了兩處購物地點:尖東洲際免稅店﹑謝瑞麟珠寶兩個地方購物。在香港六個小時行程中,就有二個小時在這兩個地方停留。每去一個購物點,導游都會在行車過程中提前做一些宣傳,甚至拿出一些產品給大家看。
導游也會以各種理由,不允許游客留在車中,要求大家全部到購物地點,每個人都會從導游手中領取免稅優惠卡,實則一是因為這樣容易計算導游所領團隊的人頭費,也方便導游從游客的消費中獲店鋪提成。在旅行團中,也有游客在到第一站時提出在廣州報的團是自由行,導游要求其交付三十元的離團費,此費用與店鋪所付人頭費應該相當,并顯得十分不開心。
據我觀察,在店鋪中等待或者購物的幾乎全部是旅行團的游客,很多人都無奈的被帶到類似演示廳的地方聽產品介紹,聽過之后也有些人動心購買。但很多大陸人在這樣的地方買到產品之后,發覺所買到的東西并不是最新款式,在網上評論的產品質量口碑也并不好,被投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但一般的游客,都會因為覺得香港法律對假貨懲治嚴格法律而放松對非新款貨品、水貨、假貨的警惕,在購買之后,才驚呼上當。
這些也嚴重的影響了香港的正常旅游業發展。更為夸張的是,在旅程接近尾聲的時候,導游興趣盎然的拿出一個福袋,說是旅行團為答謝大家的禮物,只有半數的“幸運”游客會被隨機抽中,獲得旅行社“贈送”的價值二千多港元的純金佛尊,佛尊在大嶼山開光更加顯靈,這些幸運的朋友則只需要支付二百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經開光的佛尊。
經過觀察,“隨機”出現的幸運兒另有隱情:一般會選擇團友歲數較大的,在之前的購物點購買過東西的,或者是選擇了兩天一晚行程的游客。
這次導游的推銷很成功,導游精心的設計,很少有人拒絕“幸運抽獎”的禮物、精心選擇的定向推銷,使得他將所有的佛尊都成功“饋贈”。這種“饋贈”也成為了導游今次旅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旅游團最后傍晚到達灣仔,便相當于結束了一天的旅行,而所謂的金紫荊廣場和會展中心新翼的參觀項目,也只不過是一個解散地點而已。
對于香港導游來說,一天的推銷到這兒就大功告成,廣州導游隨車回廣州,負責帶領其它報名維港夜游的旅客上船吃飯,而夜游則完全是自費游覽。但由于當天天氣原因,船期受到影響,當一些團友通過電話尋找香港導游詢問如何解決之時,導游只給“等到開船之前,天氣會有所好轉”的解釋。詢問再三,也只獲得明天可以自行上船的答案,還一再要求,不要跟其它旅客說,否則局面很難控制。
這類導游的工作確實充滿艱辛。每一天所做的,就是不斷針對不同的旅客,絞盡腦汁想辦法推銷產品,而并沒有任何專業含量的導游,甚至讓人覺得,他們只是佯裝成導游,實質上是一個推銷員的角色。
這種類似于專注消費推銷的旅行團,大都無奈導游和旅客承受,這樣令人不滿的行程也給香港的旅游業多少帶來負面影響。歸根究柢,旅游制度需要徹底審慎思考和制定法律規范。其實,一些不規范的旅行社對中年人收費較低,也因為中年人工作穩定,具有相對高的工資,而年輕人﹑老年人和小朋友,相對沒有太強的購物力,自然也成為旅行社推高價團的對象。
記者也會被旅行社拒之門外,我也看到一個二十出頭的旅客不被接受,就因看上去像媒體從業員。旅行社會誠懇解釋說,歲數是考慮參團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樣如果來自在人們刻板印象中,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則團費自然會高于其它發達省份地區。
目前,湖南、湖北省也是相對敏感的省份,因近日來香港、內地媒體不斷報道湖南籍前乒乓國手在港被導游強逼購物氣憤猝死,還有祖籍湖北導游李巧珍怒斥大陸客人的視頻在內地網絡廣泛傳播,使得這兩個省份旅客及其它內地客更關注旅行團的行程質量,會盡量減少購物的時間,所以報團費就相對要增多。
旅行社業務員在與總部聯系的電話中也會強調,游客是外地人,不是當地巿民,好像會給他們更踏實的感覺。同時,這類不太規范的旅行團都會要求游客出示通行證件,按照情況定位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