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詐騙案警示錄(警世鐘)
一年識破226宗車輛險假賠案,挽回1111多萬元經濟損失。
當中保財產保險公司廣東省分公司慶幸1997年實現社會效益與
經濟效益雙豐收之際,不免又為這杜而不絕的保險造假現象捏
一把汗:要不是保險員工明察秋毫,那1000多萬元不早成了騙
子們的盤中餐了嗎?
震驚全國的廣州市胡氏4兄弟詐騙保險案,幸好是廣州東山
區支公司的理賠人員對其同一筆跡的醫院鑒定證明、傷者藥費
發票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產生懷疑,進而刨根問底,一舉破
案,否則,這詐騙犯詐去的200多萬元戰利品,可能永無歸公之
日了。然而,就在《廣州日報》去年8月底率先披露這條“爆炸
新聞”后,胡氏兄弟仍舍不得收手,他們一邊讀報,一邊商量
對策,竟在幾天以后的8月29日,又以同一手法,炮制了一宗8
萬元的機動車輛傷亡事故賠案,堂而皇之地來到廣州芳村支公
司索賠。
保險公司不能絕對相信公章了。人民幣都能造假,刻個公
章還不容易?但是,面對每月成百上千宗車險傷亡索賠案,理
賠人員又難以一一到現場核對,只能相信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
這是車險理賠的基本依據。胡氏兄弟恰恰鉆了這一空子,利用
假公章造假證明,接二連三騙賠數十次,次次得手。
不能說保險公司沒有警惕性。賠付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
保險基金的積累,關系到保險人的生存。“9710”號臺風登陸
之前,粵東某保險公司的曾經理就帶著防災小組來到農險大保
戶某鰻魚場檢查。一踏進魚場大門,大家一個個驚呆了:我的
天,抽水機正嘩嘩地往魚塘里灌水!這里的人早把鰻魚撈得七
零八落了,正想借臺風到來之機,編造一起洪水淹沒魚塘的“
流失險”,向保險公司撈一把。
保險公司不是執法機關,面對這種尚未造成損失的騙賠案,
除了批評幾句,似乎一下難以動真格。得罪了大保戶,往后怎
樣做業務?也許,正由于有了這種“仁慈”,制造假賠案者便
有恃無恐。每當騙賠成功,胡氏兄弟都要大擺宴席,慰勞眾鄉
親。胡氏兄弟家鄉五華縣的一位村民,竟先后被胡氏兄弟向保
險公司謊報被車撞死了4次。當這位老實巴交的村民得知真情后,
氣得直發抖。
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第一次對保險詐騙的
處罰作出了明確規定。胡氏兄弟落入法網。
廣東河源市某公安分局原政委林某指使一名交警,通過制
造交通事故現場,將一輛肇事車向保險公司投保,騙取了23萬
元。假案被破,兩位執法者被自己的戰友關進了曾是自己守衛
的大牢。
法律為懲罰保險詐騙行為提供了有力武器。問題在于,你
如何使這一武器發揮威懾作用?某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在受理一
宗索賠案時,發現索賠人偽造證明。他們有意問對方:“你這
張證明好像是假的。”就這一句話,嚇得索賠人奪路而逃,連
停放在保險公司門口的小車也顧不得要了。
226宗車險假賠案的識破,無疑顯示著保險的巨大努力、巨
大成功和巨大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