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吃苦耐勞,中國股民更是吃苦耐勞。就如同巖石下的小草,并不是真想把巖石推開,只是想掙扎出一條縫隙,能生存下去,就足夠了。” 現在的股民與十年前可大不一樣了。許多人通過刻苦的鉆研掌握了適合自己的獨門絕技,在股市里不但掙扎出一條生存的縫隙,有的甚至成長為參天大樹。 去年11月,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天下財經》的晚間節目推出了《百姓炒股秀》,至今已有百余位普通股民走進了演播室,接連涌現出普通股民里的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們……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投資故事。他們雖然有著各自的財富神話和投資傳奇,但是卻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普通的散戶,都來自普通老百姓。 “只買確定性的股票”
楊寶忠曾是地鐵口煙酒小賣部的老板,1993年3月踏入股市,前3年因為癡迷技術分析,損失慘重。從1996年開始,他開啟了價值投資之門,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輾轉騰挪,14年間個人資產獲得了數百倍增長。
穿著老式皮大衣的楊寶忠是年初來《百姓炒股秀》做節目,他語出驚人:“我并不試圖越過七尺高的柵欄,而是時時尋找我能跨過的一尺高的柵欄。”
在1月20日和21日連續兩期節目中,楊寶忠坦然講述了自己十幾年間的投資心得,并一再強調,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對確定性的東西下注。
與楊寶忠采取價值投資策略決勝股市不同,《百姓炒股秀》的每位嘉賓各有絕招——老牛投資股票靠的是“價值投機”,而左文華善于技術分析,退休老教授蒙小平擅長從公開信息里尋找“黑馬”,出租汽車司機于忠信的絕招是捕捉資源壟斷型企業的股票。
股民幫股民指點迷津
“我無法用言語來感謝你們,你們的幫助今生今世都會銘記在我的心里!廣州盧××。”這是2010年8月7日,《百姓炒股秀》的編導收到的一條短信。
發這條短信的,是廣州股民盧先生。盧先生2007年開始炒股,兩年下來,除了36萬元本金,還欠下3.7萬元的債。一個月前他來《百姓炒股秀》尋求幫助,來北京之前,他反復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們能不能真的幫助我?”
《百姓炒股秀》的編導們專門為盧先生做了精心安排,熬夜將盧先生長達十幾頁的交易記錄進行整理和分析,發現導致盧先生巨額虧損的“罪魁”是交易過于頻繁、卻又不懂短線買賣的技巧。編導們決定“對癥下藥”,讓老牛和楊再天與盧先生對話。
老牛人如其名,古道熱腸,樂于助人。自從《百姓炒股秀》推出了“股民幫股民”這一環節,老牛一直就是座上賓。而楊再天則是短線搏殺的高手。
7月7日,盧先生風塵仆仆趕到北京,走進了《百姓炒股秀》。已經是兩個孩子父親的盧先生,一臉疲憊,前額的頭發已經掉光。由于股票虧損,他經常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在錄制現場,老牛和楊再天揭開了盧先生賠錢的原因,并幫助他重新樹立投資理念。
走出演播廳,盧先生表示,自己不但對股票投資有了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今后也會無償地幫助其他人,把“股民幫股民”的愛心無限傳遞下去。
來自老百姓,幫助老百姓,傳遞信心和愛心,是《百姓炒股秀》的初衷,也是它的價值所在。雖然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得到面對面的直接幫助,但是通過電視的傳播,受益的將是千百萬普通股民。
“別人撤退,我進攻”
2008年4月,大盤在漫漫熊途中煎熬。自6124點以來的猛烈下跌,讓投資者倍感驚恐,一時無人敢輕言入市。然而,老牛——這個有著十幾年股齡的老股民——卻偏偏選在此時重新開立賬戶,買入股票。在隨后兩年的時間里,50萬開戶資金變成了230萬,沒有一只股票賠過錢。這雖然聽起來難以置信,但老牛的對賬單卻勝于雄辯。
老牛最擅長選股。今年5月份,他選到的一只股票逆勢上漲。7月份,他相中的股票連續漲停。
老牛還樂于助人。《百姓炒股秀》自從開辦了“股民幫股民”的環節,老牛就一直是座上賓。對于求助者的誤區,他直言不諱;對于求助者的疑問,他耐心解答。特別是老牛買的股票從不隱藏,他愿意拿到節目中與大家探討。
享受股市的每次漲跌
在BTV在線《天下財經》的主頁上,視頻點擊率前三名都是同一個名字——路雷。他是《百姓炒股秀·投資名家講壇》創辦后邀請的第一位嘉賓。
路雷8歲習武,12歲學習書法,18歲攻讀法律,卻在21歲時投身股市,并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財富神話。十五年的時間,伴隨著股海的驚濤駭浪,他將自己從一個普通散戶磨練成一位炒股冠軍。
如今的路雷仍然白天盯盤,夜里復盤。究其原因很簡單,他說就是喜歡。他有一句話:“我享受股市的每一次上漲和下跌,享受股市正是我追求的目標。”
路雷非常愿意與廣大股民一起分享他的成功秘訣。從6月份《投資名家講壇》開辦到現在,路雷先后與觀眾分享了他的成本理論、選股技巧、買點選擇、賣點判斷,并且在最后一期節目中打開自己的交易賬戶,用實際操作的例子向大家講述實戰技巧,其誠意可見一斑。
許多股民在網站上留言,其中有一位這樣評價路雷:“看了路雷的節目,感覺他很真誠,能夠把自己的東西都講出來。”
#p#副標題#e#大牛市撞上“閉關人”
2006年5月,左文華獨自一人搬進了良鄉的一個小院兒。在這里呆了13個月,遠離親人朋友,拒絕報紙電視,煩悶時就打打沙袋。但就在這13個月中,他卻經歷了一場改變生活的戰斗,事后用他自己的話說,“值了”。
2007年6月,左文華走出良鄉的小院兒,從一個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變成了一個享受生活的中產階級。原來在這13個月的時間里,中國股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而左文華和股票度了一個漫長的蜜月。
“古玩界有句老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句話就是左文華的操作思路——在牛市中找到一只好股票,堅定持有。既然是長線持股,必然要求心態良好,不介意市場的短線波動,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四個字——大智若愚。
左文華在實戰中總結出一個絕招,叫“赤龍出水”,“在股勢圖中找一只股票兩個相對的高點,把它們連成線,就相當于一個水面。如果后市突破了這條線,就是出水,代表著股票有向上漲的空間。反之,尋找一只股票的兩個低點連線,如果后市突破連線,就是入水,代表著股票下跌的可能性很大。”左文華用這種方式操作魯泰A等股票,每股獲利3元以上。他的經驗得到了很多股民的響應與反饋,股民覺得這一招簡單實用,并由此成了左文華的“粉絲”。
秉持價值投資5年翻了30倍
國來明始終是大家討論的核心話題,有人說他太過年輕氣盛,但也有人說“我們喜歡小國直爽的性格。”
國來明是個從昌平小村莊走出來的年輕人,17歲開始闖股壇。5年前他曾經對媽媽說:“您把錢給我,錢就會像滾雪球,到我大學畢業買房時,就不用跟您要錢了。”
國來明擅長做長線投資,“選股票要選有價值的股票,我對資源類、醫藥類的股票比較感興趣。”國來明的資金從1萬元漲到5萬元,最后5萬元又跌到了3千元,幾次起伏后,國來明悟出了一個道理,“做趨勢的投資,長線持有一只好股票,也就是這個行業有很好的前景,股票的基本面較好的。”國來明通過長線持有吉林敖東和哈投股份翻身,資金慢慢膨脹到近30萬元。雖然還沒買新房,卻已經把家里翻修一新。
國來明自從入市起,為了研究大盤走勢,他還曾經背過整整一年的K線圖,“市場里每一個人都是學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了解它,逐步去適應它,才可能獲得成功。”
“快、穩、準、狠”炒股票
與國來明同為《百姓炒股秀》80后的代表,楊再天的特點是短線搏殺 “快、穩、準、狠”。楊再天平時就喜歡一個人獨立安靜地操作股票。
2007年,楊再天被牛市的賺錢效應所吸引,初入股市。但市場很快就讓他嘗到了虧錢的滋味。在操作被自己稱為“魔鬼訓練營”的權證時,他曾一度虧損幾十萬元。不過這筆學費沒有白交,他練就了一身短線搏殺的好本領。
今年上半年,楊再天獲得了90%的收益。6月11日他在《百姓炒股秀》提出,大盤在10個交易日內會有暴跌。前8個交易日過去了,暴跌沒有出現,但他堅信自己的判斷。大盤果然在隨后的6月29日出現了超過百點的跌幅。7月7日,他又表示大盤短期看漲,結果同樣被市場驗證。楊再天說:“我已經打算把股票投資當作我一輩子的事業去做了。”
快樂炒股 享受生活
“我平時愛好炒股、釣魚和做飯。自己釣魚回來做,自己欣賞自己的手藝,香啊。其實很多道理都是相同的。”這是安家強對于自己理想生活狀態的描述。很多人難以把“快樂”與漲漲跌跌的股票市場畫上等號,但是安家強卻告訴我們,他就可以做到“快樂炒股”,因為他自己有一套方法,既能夠優選股票,又能及時買賣,可以說是趨勢投資與技術分析的優勢結合。
安家強常說:“不能把炒股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我喜歡釣魚,因為釣魚可以讓我靜心,這對我操作股票的心態很有好處。”
安家強覺得,炒股票也要學會休息。大盤從6124點跌到1664點,大部分股民未能幸免,但安家強卻幾乎沒有損失,原因就是他選擇了休息。這個“休息”的意思不是遠離市場,而是要減少操作,更重要的是做功課,為迎接下一波上漲行情的到來提前做準備。
本報記者 趙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