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發現DQ“進口”果醬是天津產的;洋品牌頻曝“失信門”
豆漿門 骨湯門
“洋品牌”
“魚肉”消費者
●“骨湯門”: 近日,味千拉面被曝湯底并非現場熬制,而是用濃縮液勾兌而成,每碗湯的成本不過幾毛錢。一時之間,味千拉面掉進了“骨湯門”,也讓“一碗湯的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類的數十倍”等廣告詞成為了一種傳說。
●“豆漿門” :僅僅在味千拉面“骨湯門”后的幾天,另一快餐巨頭肯德基也被微博爆料旗下高價豆漿由粉劑沖泡,引起網絡巨大反響。記者調查發現,肯德基醇豆漿原材料成本或不足1元。
用粉劑沖泡勾兌的僅僅是肯德基和味千拉面?記者調查了解到,養生濃湯乃至飲料用粉劑和濃縮劑勾兌,幾乎已成“潛規則”。一位就職于某知名餐飲企業的人士坦承,火鍋濃湯往往都是用湯包勾兌水而成的,與消費者在家自己用高湯調料做,“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比如賣得最好、廣告做得最兇的雞湯,就是一包500g的濃湯湯包加上好幾十斤的水勾兌而成的,有的時候甚至用半包湯包兌了水就拿去賣掉了。”網友提出疑問:國際知名大品牌為何在中國頻頻“失信”?
專家認為,消費領域“李鬼”層出不窮的背后,不僅顯示出監管部門主動性不強、消費者維權難的現狀,更顯示出社會誠信經營環境的缺失和“洋品牌”“魚肉”中國消費者的“壟斷企業心態”。
杭州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表示,像肯德基、麥當勞、味千之類的“洋品牌”在國外走的是廉價路線,但在中國市場打的從來就不是廉價牌,雖未形成壟斷,卻已然成為了高價聯盟。殊不知,這些衛生、時尚、健康等冠冕堂皇的廣告語背后卻是破壞誠信的行業“潛規則”,是誤導消費者的“虛招”,存在國內外兩套標準、“南橘北枳”的變味現象。
專家建議,要讓這些“李鬼”無處可逃,需從軟件和硬件方面著手。這里面,不僅需要加強宣傳,促使企業加強誠信建設,引導消費者建立更加健康合理的消費觀,更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更嚴格的行業標準以及執行更嚴厲的監管,同時提高法律的威懾力,倒逼“李鬼”現行,讓不誠信者寸步難行。通過剛性手段,使偽詐者付出應有的成本。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