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一瓶500毫升的水,國外某品牌賣到10元一瓶,最高價賣到14元;而國產水價格卻只有1.2元,有的最低賣到了0.7元。如此懸殊的差價背后原因是什么?
據介紹,國外瓶裝高價水的秘訣是打優質水源產地牌。一種國外瓶裝水標注產自阿爾卑斯山溶化的雪水,經過最少15年冰川巖層過濾而成,含有多種礦物質。如此誘人的宣傳,使消費者很快就被吸引住。而一般的國產瓶裝水(除了最近上市的個別品牌外),水源地標注大多沒有其自身特色,有些干脆不標注。國外高價水各種成分含量和保質期都非常清楚;而國產水相關標注不完整,其中個別品牌的水竟然沒有標注保質期。在外包裝上,國產瓶裝水為降低成本,瓶體很薄、很軟;而國外瓶裝水瓶材質明顯好于國內。由上可粗略看出,國產瓶裝水與洋品牌差別是全方位的。國產水追求的是低端市場;而把單瓶利潤更高的高端市場拱手相讓。不僅如此,為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國內一些瓶裝水企業不想和洋品牌爭奪市場,卻自己起內訌,競相壓價,殘酷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有的廠家把500毫升的瓶裝水降價到了0.5元一瓶。如此超低價的水,質量難保,市場萎縮在所難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瓶裝飲用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有68%的人對飲用水的要求不僅是解渴,而是更加關注其品質和健康元素。目前,大多數瓶裝水品牌都把主戰場放在低端市場,經歷連年價格戰之后,這一市場的利潤已日漸微薄。而大量生產低檔瓶裝水還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據了解,生產一瓶500毫升瓶裝水要耗費幾倍的自來水,浪費驚人。跟國外廠商壟斷高端市場,追求高額利潤相比,國內廠家過多地生產低端瓶裝水,不僅賺不了多少錢還浪費了寶貴的淡水資源。為此,有關專家呼吁加快制定瓶裝飲用水標準,提高瓶裝水行業的進入門檻。現在,一些國內瓶裝水企業開始鎖定水源地,以求在競爭中尋求突圍,跟洋品牌一爭高下。只可惜,這樣的中高檔瓶裝水市場上還不多見,價格在4元至5元的國內中檔瓶裝水市場幾乎成空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