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命存在的基石,人們在追逐健康的腳步中,漸漸逼近“保健”這一健康質量的源泉。老人要補鈣、婦女要補血、兒童要補腦、妙齡女郎要減肥……于是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層出不窮。面對保健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保健品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乍現。隨著保健產品日益增多,變幻莫測的“專業術語”,令消費者如墜云霧中。專家提醒消費者要留心廣告的宣傳。 子虛烏有 保健品市場的偽科學,是打著科技創新的幌子,利用人們不了解新興學科的機會,創造一種在科學上站不住腳的理論,實則為商業利益服務,而并非單純的科普宣傳。 6個國家,1000余位科學家,歷時10年,花了30億美元,才將人類的遺傳密碼破解出個大概。而關于如何“修正”有問題的基因、如何選擇性地遺傳更好的基因,科學家們還在試驗動物身上探討。但在這時候,有些保健品借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東風,聲稱自己產品的“功力”已經可以補到“基因”上,等于就是說,縱使還沒能徹底搞清基因是怎么回事,就可以滋補它。這之間的邏輯關系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夸大功能 國家已有明確規定:“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但許多廣告違反這些規定,表現為超出衛生部所批準的功能范圍,夸大宣傳保健功能。 一女士稱,她吃了“賽凡”牌SOD膠囊后出現牙齦、鼻子出血,痔瘡加重并大量出血、臉色蒼白等癥狀。在SOD的宣傳單及產品說明書上,SOD有著近乎神奇的療效:能對血管進行“大掃除”,清除沉積在身體中的“垃圾”,對長期沒有辦法治好的心腦血管病、中風后遺癥、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腎虛、腫瘤等作用非凡。工商人員指出,保健食品在廣告宣傳品及說明書上禁止使用“療效”等用語,但是,上述保健食品的宣傳單完全等同于“藥品說明”,而且將保健食品說成了近乎于“神藥”,不僅涉嫌虛假宣傳,還嚴重違反了《廣告法》。在調查中還了解到,“賽凡”、“綠博”牌SOD系列保健食品的“廈門辦事處涉嫌無照經營。(摘取《海峽消費報》) 如何選購?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避免蒙受不實廣告的欺騙,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的時候要注意: 1、查看保健品的功能。據了解,我國衛生部審批的保健食品一共有22種保健功能:免疫調節、促進排鉛、搞疲勞、調節血脂、清咽潤喉、耐缺氧、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抗輻射、延緩衰老、改善睡眠、減肥、改善記憶、促進泌乳、促進生長發育、改善視力、抗突變、改善骨質疏松、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操作有輔助保護作用、美容(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份和油份)、改善胃腸道功能(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消化/潤腸通便/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作用)。除了這22種功能以外,企業所宣稱的其他任何功能都不是經過國家衛生部審批的,并且同一產品不能同時具有2種以上的功能。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分辨。 2、認清產品包裝上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文號和標識。國產保健食品和進口保健食品都要有衛生部的批準文號“衛食健字”和“衛進食健字”以及“保健食品”標識(由于歷史遺留的原因,市場上還有”藥健字”的批準文號,但國家將在2004年1月徹底取消這種文號)。只有認清批準文號才能保證您所購買的保健品是經過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動物或人體實驗后批準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 3、選擇信譽保證產品。2001年下半年,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和多家保健品企業發起了由中國消費者協會監督的“中國保健品行業信譽保障活動”。參加企業將使用共同的標識,自覺接受媒體和消費者的監督,一經發現有違規行為,將立即取消其信譽保證資格,媒體曝光。因而,名譽產品較之一般的產品質量更為有所保障。 4、檢查包裝。保健食品的標志為天藍色專用標志,與批準文號上下排列或并列排列。同時,還要注意包裝標簽說明,保健食品的外包裝上除印有簡要說明外,標有配料名稱、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食用方法、注意事項等,還有儲存方法、批號、生產廠家。 此外,專家還提醒消費者在食用保健品時要注意: 產品的禁忌。保健食品的批準證書上注明了一些不適宜人群或禁忌,并要求企業標注在產品包裝的說明書上。消費者在選用這類保健食品時要注意是否適合您或您要送禮的對象。特別是年老體弱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兒童及青少年,孕婦要謹慎選擇保健品。 使用周期。除了營養補充劑類的產品外,一般情況下保健食品不宜使用時間過長,而且要注意觀察服用效果,一旦癥狀得到了改善,即可停止服用。例如調節血脂的產品,一般服用2-3個月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血脂,如果血脂恢復正常就可以停用一段時間,以避免經濟上的浪費,同時也有利于調動機體自身的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