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稱事后才知急救車出自該醫院,該院不具備開顱手術條件
救護原則有兩點,一是就近,二是就好。我們住在澳門路的湖邊坊,最近的大醫院是六醫院,離我們較近、條件最好的醫院是協和醫院,但是,我的父親卻被接到了市中醫院。
對于腦出血病人,時間就是生命,我的父親因被救護車送錯了醫院,結果錯過了治療時機。——劉強
本報訊(記者 胡夢 實習生 徐佳)10月19日清晨5點多,家住澳門路湖邊坊的劉先生突發腦溢血,家人當即撥打120求救,很快救護車就到了家門口,在車上醫務人員的建議下,患者家屬慌亂之中簽字同意去市中醫院。然而該院不具備開顱條件,患者于10日21日死亡。家屬質疑:“我們撥打的是120,后來才知道來的是市中醫院的車,離我家最近的是市六醫院,較近且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是協和醫院,他們為何要將我的父親接到既不是最近也是不最好的市中醫院?”
情況緊急 家屬車上簽下“同意書”
昨日,54歲的逝者劉先生的兒子劉強(化名)悲憤地向記者講述了事件過程。事發當天,劉強發現父親打鼾打了一個多小時,已出現昏迷狀態,怎么也叫不醒,于是家人心急如焚地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凌晨5點38分,救護車就到了家門口,醫生當即初步診斷為:“腦血管意外(即俗稱的中風)。”
上車后,劉強就詢問能不能去最近的市六醫院,但是當時車上的護理人員建議去武漢市中醫院,由于當時劉先生已經處在重度昏迷狀態,出于對醫務人員的信任,他們答應了,并于凌晨5時47分在院前病情告知書患者意愿欄簽下“同意送往市中醫院”。清晨6時10分,劉先生被送達市中醫院。
入院3小時后被告知需轉院做開顱手術
昨日,記者在市中醫院給出的關于診療情況調查報告上看到:患者到達醫院后,接診的內科醫生下達病危通知,聯系CT室進行頭部CT檢查。清晨6時30分,病人被送回病房后,CT室口頭報告為腦干出血。劉強回憶,當日上午9點該院一位主任醫師看了片子以后診斷是腦干出血,出血超過80毫升以上,必須做開顱手術,要求轉院治療,因為該院沒有腦外科,也沒有可以進行如此復雜手術的醫生及醫療設備。
“此時醫生還告訴我,由于病人病情比較重,轉院也存在風險,很可能轉院過程中我的父親就撐不下去了,為此,我和家人商量后決定保守治療,不轉院。”劉強說。10月21日早上,其父親不幸撒手人寰。
家屬說法
“救護車送錯醫院,
致使患者錯過治療時機”
劉強悲痛地說,“對于腦出血病人,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但是,因我父親被救護車送錯了醫院,結果錯過了治療時機。”
10月20日上午,劉強及家人向武漢市急救中心時得知,原來救護車來自市中醫院而非武漢市急救中心。對此,武漢市急救中心解釋,武漢市急救中心有很多急救站,他們接到求救電話后,會統籌調撥全武漢市所有醫院的救護車進行救護工作,但并不是哪家醫院的車就非要將病人送到哪家醫院,他們救護的原則有兩點,一是就近,二是就好。劉強憤怒地說,“武漢市中醫院根本就不符合這兩個原則,我們住在澳門路的湖邊坊,最近的大醫院是市六醫院,離我們較近、條件最好的醫院是協和醫院,這兩家醫院都具備開顱手術的條件,都可以做開顱手術。”
當事醫院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符合程序”
安葬父親后,劉強覺得很難受,于是他到市中醫院討說法,但該院稱自己沒有任何責任,一切符合程序,隨后他們又將情況反映到武漢市衛生局,衛生局承諾進行調查,家屬苦苦等候了一個月,并三次前往衛生局詢問調查結果,近日收到了衛生局轉交的由武漢市中醫醫院醫務部的書寫的“關于劉某某診療情況調查報告”,報告中認為調查了院前急救全過程,120出車及時、診斷及時和治療及時,并不存在延誤患者病情,耽誤患者治療的情況。
昨日,本報記者和劉強一起來到市中醫院醫務部,一位自稱是醫務部部長的中年男性稱,“武漢市急救中心在各個地方都設了點,而武漢市中醫院是其中一個點,救護車是武漢市急救中心的,當時車上的救護人員是在我們醫院培訓的,我們接到武漢市急救中心通知后,及時派出救護車并對患者進行了現場救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患者簽字同意才進行的。”
昨日,劉強在急診室門口出示申訴書。記者 胡夢 實習生 徐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