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嬰兒的第一口奶!”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忙碌起來的不僅是孩子的家長,還有不停穿梭于產科、病房的乳品企業醫務部推銷員。“與醫務人員聯絡,通過他們送出‘醫務用粉’,獲取孕婦基本資料,向醫生兌付‘取單費’”……2009年12月28日,從事嬰兒奶粉營銷推廣兩年的王真(化名)女士,走進本報編輯部,向記者講述了部分嬰兒奶粉企業違規進入醫院推銷的內幕,本報記者隨即進行了走訪調查。
產婦頻得“免費午餐”嬰兒口味“挑三揀四”
去年6月生產的王女士,至今家中還留著醫院、社區婦幼保健站贈送的兩袋奶粉。
王女士的第一袋免費奶粉,是2008年9月第一次去某職工醫院進行產檢時得到的,醫生讓王女士簽名領取了一袋200克黑龍江某乳品企業生產的孕產婦奶粉。去年1月王女士再次來到該醫院進行產檢時,醫生給了她一袋某合資品牌200克的嬰兒奶粉。“不光是在醫院,在婦幼保健站咨詢、產婦學校聽課時,講課的醫生都給。”
挺著大肚子出門,拎著“試用裝”回家,王女士稱,從懷孕到生產,她一共免費獲贈了4個品牌價值近1000元的嬰兒奶粉贈品。因為兒子不愿吮吸母乳,她從這些免費贈品中選擇了一家,當起了這個品牌的“忠實”客戶。
無獨有偶,寶寶剛滿兩個月的張女士,最近也無奈地斷掉了母乳,成為贈送奶粉的消費者。因為每次她想用母乳喂養時,兒子都會下意識地將乳房推開。據張女士介紹,她產后一周奶水不足,其間一直都用產科贈送的奶粉喂兒子。張女士出院后開始進行中醫理療推拿催奶,按摩醫生告訴她,大部分產婦產后不會立刻分泌乳汁,需要通過嬰兒吮吸乳頭來刺激產婦乳液分泌。嬰兒一旦感覺喝奶粉省力,而吮吸母乳費勁,就會拒絕再吸母乳。如果產婦產后一周內都沒有積極哺乳,母乳就會逐漸停止分泌。
醫生兼職推銷奶粉一邊代言一邊收錢
2009年12月28日,從事嬰兒奶粉營銷推廣職業兩年的王真女士走進了本報編輯部,她說,去年秋季她已經離開了公司,之所以向媒體曝“黑幕”,是受良心煎熬所致。
王真是某知名嬰兒奶粉品牌駐山西的市場專員,她離職之前供職于總公司的市場五部,這個部門還有個名字叫做“××乳業醫務部”,醫務部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與醫院婦產科、兒科、B超室等相關的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并通過她們向孕產婦贈送、推銷奶粉。“不只是××乳業,很多奶粉都是通過醫務人員的大力介紹、推廣,取得消費者信任的。”
王真供職的××乳業公司駐山西醫務部的市場專員近30人,遍布全省11市。短短兩年內,在省內一些縣級市,通過醫生贈送、推銷的渠道,××嬰兒奶粉的持續購買率已經超過30%,在古交、婁煩等地,××嬰兒奶粉已經成為當地主要醫院婦產科、愛嬰醫院“唯一準入”的品牌。
“三級五道一委”,是××嬰兒奶粉進行市場推廣的主要方式,而“五道”指的就是在醫院要突破的“五道防線”,包括產前門診、B超室、產科、兒科、兒保科。在這五個部門開展業務,都必須通過醫生的幫助來完成。王真告訴記者,××奶粉公司要求,醫生在向孕產婦贈送奶粉時,必須說一句話:“現在的媽媽和孩子都吃××奶粉,都和我說好!”而在銷售奶粉時,醫生必須對家長說:“不要隨便給孩子換奶粉,吃××奶粉的孩子長得既聰明又可愛!”
當然,作為回報,醫生每贈出一袋贈品并向銷售員提供孕婦個人資料的,都會得到10元—30元不等的“取單費”,如果一個醫生新發展一個“客戶”,還可另外得到“開戶費”。如果消費者從醫務人員處購買奶粉,促銷員以供貨價格向醫生提供產品,醫生以零售價格9折賣給消費者,醫生掙取所有的差價。
王真稱,醫護人員成為奶粉廠商的“推銷員”,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商家提供免費午餐源于背后巨大利益
商家之所以愿意將產品以“免費”的方式送給產婦及嬰兒,正是源于背后潛在的巨大利益。“在業界有個說法,叫做爭搶嬰兒的第一口奶。”王真說,大多數新生兒都有個習慣,第一口喝的是什么品牌的奶粉,以后就要一直喝,如果換了品牌,孩子很難適應。所以,一旦父母選擇了一個品牌就不會輕易更換,從而成為這個品牌的忠實消費者。由于這個原因,贈送的奶粉量由最早的100克,后來慢慢增加到150克、200克,直到現在的300克。
通常情況下,300克奶粉正好是一個新生兒一周的食用量,而一周時間足以鞏固新生兒的味覺,讓他(她)牢牢記住這個品牌的味道,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
正是因為嬰兒無法擺脫“第一口奶”,所以家長今后就會長期為嬰兒購買該品牌的奶粉,“現在一罐奶粉,動輒上百元,有的甚至超過200元,而且屬于長期消費,這個數字至少也在萬元以上。”
“贈送奶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醫商勾結。”王真稱,在“可觀”的提成面前,不少醫務人員干起了推銷奶粉的第二職業。
在王真提供給記者的一份內部資料上,清晰地顯示了該品牌嬰兒奶粉在山西市場推廣的“驕人業績”:2009年7月份,山西醫務部推廣新客戶1346人,繼續購買422人,發展孕婦251人,新開發醫院6家;8月份醫務部發展新客戶1018人,繼續購買273人,發展孕婦400人;9月份新客戶1292人,繼續購買358人,發展孕婦238人……很多嬰兒剛剛出生,就已經處于奶粉廠商的“監控”之中,這也是新媽媽頻繁接到奶粉廠商客服騷擾的主要原因。
王真透露,隨著有關部門對醫德醫風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去年以來,醫生的“取單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一些大品牌奶粉廠商不采用現金提成的方式,而是年底或節假日邀請這些醫務人員到風景區“考察”、贈送購物卡,這種做法更為隱秘,對于醫生來講也更為“安全”。
醫務人員推銷奶粉違反《母嬰保健法》
母乳安全、健康,有助母嬰情感交流,是任何乳制品都不能替代的。省衛生廳婦社處一位姓金的工作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從生理學角度說,所有的母親都能自己哺乳。“許多給孩子喂奶粉的產婦,認為自己奶水不足。其實問題出在醫院,是產婦學校、產后保健醫生沒有教給產婦正確的哺乳方式。”據介紹,我省所有等級醫院的婦產科都是愛嬰醫院。按照愛嬰醫院的評定標準,所有嬰兒都應該由母乳喂養,愛嬰醫院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產婦實現母乳喂養。
金先生稱,醫務人員為廠家推銷奶粉超過了職責范圍,而且這種行為也違反了《母嬰保健法》的相關規定。“我們會密切關注醫生借職務之便,向孕產婦推銷奶粉的情況,對于情況屬實惡劣的醫院和婦幼保健站,將依據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高萱 戎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