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制圖
“考題”外加“單詞表”
所謂“嬰語”,就是嬰兒的“語言”,指的是嬰兒通過自己的身體和行為,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
記者昨日在網上下載了一套“嬰語四六級考題”,共有10道題目,每題10分,滿分為100分,內容涵蓋了寶寶為什么吐口水、抓耳朵、啃手指等。
考題后還附帶了一篇網上80后年輕爸媽們通過歸納總結,而制成的一份“嬰語單詞表”,這張表中總結了包括溢奶、怕水等18個嬰兒可能會出現的行為和表情“單詞”,并配有他們認為“正確”的解釋和能“普遍適用”的解決辦法。
比如:孩子哭鬧不是因為餓而是渴望愛撫,怕水是因為寶寶有過洗澡不愉快的經歷,而大便中帶泡沫往往是有腸道感染等等。
“嬰語四六級考題”在網絡上出現后,受到眾多新爸新媽們的追捧,在qq群中流傳度極高。
完全照搬也不行
“我把這套嬰語四六級考題和單詞表打印下來,和妻子分享。現在寶寶不會說話,整天都只能咿呀的比劃,我們以前也不懂這種所謂的‘嬰語’,只能靠猜測。后來拿這些資料和寶寶的動作表情一比較,還真的有不少一樣的情況。”重慶電信公司職工張剛強就是“嬰語資料”信奉者中的一員。
他告訴記者,現在一家子都在認真學“嬰語”,以做到準確掌握寶寶的意思,要當合格的年輕爸媽。
不過,也有新爸新媽對這樣的看法提出異議。網友“Ramyer”就表示,他的女兒前段時間有些輕微咳嗽,他對照“嬰語”資料上的解釋,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也就沒引起注意。可后來越咳越厲害。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判斷寶寶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完全按照這張‘嬰語資料’來照顧寶寶并不可行。”他說。
四成爸媽不及格
新爸新媽們對這套“考題”到底掌握了多少?
在網上,記者將這套試題發送給20位新爸新媽,分別請他們作答。有8位得分在60分以下,得分最低的一位年輕爸爸僅僅做對了4道題。
家住東方家園小區3-3-1的杜倩倩在8個月前當上媽媽,白天她上班時寶寶交給外婆照看,但她在晚上和周末都會自己帶。“我從懷孕開始就閱讀各類育兒書籍,而且注意觀察,也和同事們交流。現在,寶寶一個動作,我基本能知道他的想法。”杜女士對自己的育兒經充滿了信心。
當她對這套“嬰語四六級考題”作答時,也著實犯了些難,10道考題答對了8道,成績還算不錯。
“寶寶的下巴等部位的肌肉有時不由自主抖動,是要尿尿啊?我一直以為這是寶寶缺鈣的表現。”
寶寶為什么老愛流口水?寶寶的四肢肌肉為什么會不由自主地抖動?寶寶突然哭鬧還揉眼睛,是玩膩了還是想睡覺?最近,在網上的不少育嬰論壇和年輕父母qq群里熱傳著一份這樣的“嬰語四六級考題”的試題,難倒了不少經驗不足的新晉級爹媽。
-本期主持記者 周圓
專家觀點
重慶寶寶戀母嬰護理中心育嬰專家張瑜芹認為,類似“嬰語四六級考題”這些資料,客觀地說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作為寶寶的家長來說,還是不能過于依賴和盲目對號入座,“寶寶存在個體差異及育養差異。比如小孩子拉肚子,就不一定是腸胃感染方面的問題,像過分饑餓或者過分飽脹,也可能有這樣的表現。”
張瑜芹表示,“嬰語單詞表”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年輕一代更加注重孩子的內心需求。她同時提醒,如果孩子有什么異常反應,還是應該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