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是商業社會的一句名言,也解釋了大多的商業行為,都是由于其背后的利益所驅使的。在個人信息遭到肆意泄露的“流氓行為”背后,“利益”無疑也是最大的推動力。
個人信息的價值,最大的體現在于其對垃圾信息的指向作用。垃圾信息的傳播,為什么能夠落到你的郵箱、手機上面呢?部分詐騙性質的垃圾信息,為什么還能準確地說出你的姓名職位甚至家人的信息呢?這是因為你的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了“某些人”的商品,將其分門別類地販賣給了有需要推銷樓盤信息、有需要出手假冒發票、有需要詐騙謀利的垃圾信息發布“源頭”。
到底在個人信息泄露到被販賣的過程中,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個人信息泄露的眾多幕后黑手中,誰又是主要的“帶頭大哥”呢?繼上期為讀者帶來了《個人信息泄露渠道揭秘》后,南方日報3C周刊“圍剿垃圾信息”團隊本期會帶大家走進個人信息泄露的背后,看看誰從個人信息泄露中獲得了利益!
互聯網服務方:賺“蠅頭小利”
“我加入過一個QQ群,里面匯集了一些個人信息的買家,在競價尋購網站個人信息數據庫�!庇卸嗄昃W站管理員經驗的阿華對管理員圈子內的個人信息買賣行為并不陌生。“買家是什么人我們一般不管,交易方式一般就是先把數據庫內一小部分的資料提供給買家‘驗貨’,證明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后,買家會通過網上轉賬或者其他支付方式購買整個數據庫的壓縮包。”對于曾經從買賣數據庫的交易中小賺一把的阿華而言,這并不是什么劃算的“生意”。
“向管理員買數據庫的價格一般都很低,因為網站中對管理員開放的個人信息數據庫一般信息量有限,多數僅為注冊賬號和郵箱之類的簡單信息,對數據收集方價值不大�!睋⑷A介紹,出售一個普通網站簡單的個人信息數據庫,僅能獲利數百元,部分較舊的數據庫,更甚至是“半賣半送”,“現在買家對數據庫的資料詳細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管理員所掌握的數據庫也已經很難滿足他們的‘胃口’了,所以這個買賣的渠道已經逐漸被更‘專業’的渠道所替代�!�
阿華口中“更專業”的渠道,則指的是網站經營者這個“陽光”的職業�!熬W站的個人信息數據庫,已經成為了當下互聯網從業者一個‘小銀行’了�!苯洜I著一個小型團購網站的梁子月在“創收”方面頗有心得�!半m然團購行業現在競爭激烈,但是我有一些長期固定的客戶。”梁子月指的是在他團購網站上長期購買的主要位置的“抽獎”和“秒殺”之類活動的商家。“這些商戶雖然標榜是在搞‘抽獎’和‘秒殺’之類的活動,其實是在讓用戶去登記個人資料來參與,那用戶的個人信息可謂是手到拿來,對于我這個網站經營者而言,也只是出租網站的響應位置,雖然‘租金’會比其他商戶貴點,但是我并不會涉及個人用戶資料搜集的具體行為之中�!�
作為以阿華和梁子月為代表的互聯網服務方,成為了互聯網行業內個人信息的“掌控者”。他們也成為了個人信息的利益鏈中最早獲利的群體,但是卻只是拿了其中的“蠅頭小利”。
信息販賣中介方:倒賣賺差價
“我們手中掌握著1.5億中國中高端消費者的信息�!边@是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羅維鄧白氏公司販賣個人信息時的一個令人膽寒的對白。央視記者在暗訪中發現,羅維鄧白氏公司通過向汽車銷售、房地產、保險甚至銀行等行業,對用戶個人信息進行購買和搜集,通過整理和分類,將個人信息“梳理”成為了他們公司最核心的“商品”進行利用和銷售,謀取利益。
按照羅維鄧白氏公司的“銷售人員”介紹,在他們公司是以某個人的單獨一項信息內容稱作為一個字段,對外出售一個字段的價格是0.3元,信息越詳細,價格則越高。郵編、姓名、地址,電話、車型甚至個人銀行卡信息等都可以作為價格衡量的“標的”。
“個人信息的販賣已經是處于半公開的狀況�!蹦匙稍儥C構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承認,像“羅維鄧白氏公司”這樣的企業,數量眾多。很多打著“數據挖掘”、“客戶咨詢”、“精準推廣”等名堂的企業,都是“披著羊皮的狼。”“除了‘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化經營的個人信息中介方之外,還有大量的‘個體戶’形式的‘信息販子’存在于個人信息泄露的利益鏈當中。”
“最新業主名單,有需要的老板請聯系……”類似的“叫賣帖”在一些房地產網站的論壇內可謂屢見不鮮。南方日報記者就撥通了其中一個“兜售”信息的賣家電話。賣家在電話中聲稱自己擁有大量的業主聯系方式,信息細致到了用戶的姓名、電話、住宅地址、住宅面積和貸款信息等等重要的內容,而賣家更是在推銷這些信息時為記者“指明”了使用的方向,“這些業主資料既詳細又準確,最適合用在推銷裝修工程、家具銷售和房屋貸款等方面�!卑凑召u家的報價,只要數百元即可獲得廣州某小區數千名住戶的詳細個人信息。
記者以先試試為由,讓這名“賣家”提供了數個業主的個人信息來進行“驗證”,筆者根據信息內的住址地址查閱了相關樓盤的信息,經過匹配后發現,住宅的地址和樓盤對應的房屋面積是完全吻合的。
“信息販賣中介方就是個人信息泄漏利益鏈中的‘炒家’,賺的是倒買倒賣個人信息而獲得的價差,是整個利益鏈中最讓人深惡痛絕的一環�!蹦匙稍儥C構負責人對行業內的“害群之馬”感到無比痛恨。
個人信息購買方:房產商、中介商、廣告營銷商……
所謂買賣、買賣,有買才有賣?販賣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條之所以能夠成型,除了要有豐富的上游供應方,大量的下游“消費者”也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那么,究竟是些什么人這么熱衷于購買他人的個人信息呢?在一家網頁制作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的嚴峰給記者提供了一些線索�!拔疑习嗟牡谝惶炖习寰徒o了我一大疊印有密密麻麻名字和電話號碼的打印文件,他說這是潛在目標客戶的電話,我是新人,所以工作就是打電話去咨詢這些的客戶所在的企業是否需要人代為制作和維護企業網站�!睕]錯!產品和服務推銷,正是個人信息購買方對于大量個人信息產生高度興趣的普遍動因。
相信大家都曾經碰到過這樣的經歷,在某個樓盤或者房屋中介機構辦理了相關服務后,其他一些樓盤、房產代理或者中介公司的業務和服務推薦電話就會接踵而來,而且沒完沒了�!拔乙矝]辦法,現在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我們的底薪又低,都靠提成生活,沒有單就沒有提成,為了爭取多點單也只能廣撒網了�!蹦现蘼芬患曳课葜薪楣镜男⑦@樣向記者解釋道。作為銷售顧問,他手中的潛在客戶名單同樣來源多樣化,其中既有公司其他網店辦理過業務的用戶的登記信息,也有公司里“有門路”人不知道從哪里獲得的名單�!拔夜烙嫅撌琴I的,反正現在買這種客戶名單的價格也不是很貴,聽說上千人的名單也不過50元�!�
獲取個人信息如此廉價,自然讓個人信息購買方趨之若鶩,于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企業都在利用我們的個人信息做生意,賣保險、賣收藏品、賣教育課程的、賣房子的、賣基金……個人信息購買方的行業類別如此之多,早已讓我們無法細數,幾乎每類需要進行廣告營銷的企業和商家,都有可能成為個人信息的購買者,而且越是本小利大的,越是容易打個人信息的主意。這里面表現最為典型的莫過于騙子近日,廣州荔灣芳村等多個區域的消費者就曾經致電本報熱線投訴,稱有電話營銷打著某運營商企業官方促銷的名義讓他們購買手機,而導致這些用戶紛紛上當的關鍵在于騙子們在來電推銷的時候不僅能夠輕易叫出他們的名字,還能準確地報出他們的身份證號碼。在這里,購買個人信息的價值得到了“真正”體現,于是販賣產業鏈也就得到了壯大的機會。
電信運營企業:他們最“無辜”?他們獲益最大!
在目前的各類信息騷擾中,基于電話、短信的信息騷擾無疑是消費者最為反感的,但這又卻是實實在在垃圾信息主流渠道,并且重要地位還在不斷提高中。“群發短信的效果就是好,我們原來做圖鈴下載,1萬個短信的群發出去,成本才不過300-500元,但是回短信定制的可能有上千個,光包月收入就要好幾千,比在電視、電臺或者報紙上做廣告效果好多了,成本也省啊�!痹浽谝患襍P(信息服務商)工作多年的伍小姐在懷念SP2005年前的“黃金時代”時這樣表示。然而因為SP的短信陷阱、群發滋擾,電信運營商在過去多年中都一直采取嚴格的SP接入管理,尤其是“二次確認”、“四個0取消所有定制服務”等政策的出臺讓SP產業迅速走向了沒落。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SP市場得到嚴厲整頓,運營商們仍然被不少消費者認為是垃圾信息滿天飛的“幫兇”之一。原因很簡單,任何群發信息都需要經由運營商的端口渠道,而且運營商也會在其中獲取收入。不僅如此,在SP服務由運營商和SP服務商二八分成的舊有商業模式下,即使用戶是因為上當受騙而定制了SP服務,運營商也會在其中實現利益均沾。因此就算運營商大聲疾呼其本身“不作惡”,而且制度很嚴格,但它們仍然是整個垃圾、騷擾、詐騙信息產業鏈中的獲益者。
就算是到了如今SP早已式微的年代,運營商作為各類手機增值服務的代收費渠道,仍然在各種手機扣費軟件、吸金陷阱中扮演著被迫獲利的角色,甚至連詐騙電話這些看似和運營商沒有直接關系的“生意”,作為網絡運營者,運營商們仍然在其中賺到了電話費。
“所以說無論運營商號稱自己多么無辜,都還是需要在治理垃圾信息、詐騙電話等方面負起自身的監管責任來,因為它不僅是相關信息傳播的渠道,同時也是既得利益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婁耀雄稱。不過,運營商在整個信息泄露利益鏈條中所需要負的責任還不僅僅是監管他人那么簡單,作為本身就承載了全國過10億用戶的電話號碼甚至是家庭住址、銀行等各類信息的最大平臺,加強自身管理,封堵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則是運營商更重要的使命。
去年9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曾經宣判了一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包括三大運營商公司員工在內的23名被告因出售、非法提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而被判刑。據了解,雖然這個案件涉及多個單位保管的公民個人信息,但其中電信運營企業保管的信息占全部涉案的公民個人信息的95%以上。對此,婁耀雄稱雖然目前各大運營商在員工入職時就與之簽訂了保密協議,并且針對客戶信息保密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在沒有道德底線的員工面前,保密協議只是一紙空文。”
對此,一位運營商前員工表示,由于客戶信息存儲涉及的鏈條很長,公司里能夠接觸泄密信息的人員眾多,因此監管很容易落空,這使得運營商渠道成為了個人信息泄露的一個重要源頭�!岸以谀壳半娦攀袌龈偁帀毫Σ粩嘣龃蟮那闆r下,不少地市運營商為了完成任務,本身就開始承接短信群發之類的業務,或者自己就是制造了不少垃圾廣告短信。對于這種情況,如果不從法律法規上加以嚴格管理,根除垃圾信息很可能成為一句空話。”記者 葉丹 程鵬(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