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濟南長清區潘村的再生棉加工作坊外,工人們正在裝貨。
本報記者 郭建政 攝本報濟南4月24日訊(記者 孟敏 任志方)24日,本報A06、A07版對濟南市長清區潘村30余家作坊用破布舊絮制棉,產品運進紡織廠一事進行報道后,濟南市長清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從嚴、從快依法取締違法企業。
24日,長清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召集了由質檢、工商、供電、公安、平安街道辦事處等多個部門參加的緊急會議。
“長清區質檢部門已經出臺了文件,平安街道辦境內的30多家‘問題棉’生產企業為違法企業。”長清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私自排污、揚塵嚴重,污染了周圍環境,不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工商部門已經依法對這些企業集中取得的營業執照全部進行了吊銷,取締這些企業是合法、合理的。
此外,長清區成立了多個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整頓領導小組,對違法生產企業作出依法關停的決定。
4月25日,長清區將組織由質檢、工商、公安、平安街道等部門參加的聯合行動,現場成立工作組,全面出擊,依法取締這些違法企業。
記者之前調查發現,這些小作坊都在20日質檢部門檢查前的一周,集中辦理了營業執照,有的甚至是在檢查當天辦理的。為什么這些作坊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取得營業執照?既然污染嚴重,為什么沒有做環評就能先辦證?它們是否提前得知了要檢查的消息?對于市民關心的這些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
已有100000條與長清區 營業執照 違法企業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