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血壓病人吃升壓藥,良藥就變成了毒藥!將高保費低保障保險賣給低收入缺保障人群,保險就成了毒保險!作為保費較高保障較低的分紅險,新華人壽將它賣給了誰?有多少人買了毒保險?
神秘的新華人壽客戶群
保監會近期指出,購買保險時,應先考慮保障型保險,然后根據經濟條件再考慮儲蓄和投資理財規劃(保險)。以此推理,新華人壽分紅險的客戶應該是相對高收入,保障保險購買已經較全的一個群體。那么,新華客戶的收入到底有多高?
2011年年度,新華人壽分紅險保費收入為879.40億元,個人客戶數為2705萬人,假設所有個人客戶都是分紅險客戶,則人均年繳分紅險保費超過3251元。保監會指出年繳保費一般應為年收入的5%-15%,但專業保險網站——世紀保網指出這個數據比較寬泛,正常的保費支出不應超過年收入的7%。根據保監會的購買提示,如果客戶沒有購買毒保險,即購買分紅險時,已經支付保費購買了保障型保險,則正常的分紅險保費支出應低于7%,按不超過5%測算,新華客戶最低年收入超過了6萬5千元。
但是,從常識來講,不可能所有客戶都是分紅險客戶!如果采用二八定律,即20%的主要客戶購買了新華人壽分紅險,則新華客戶最低年收入超過了32萬5千元。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 2011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977元,城鎮居民純收入為23979元。新華人壽客戶群體最低年收入超過了農民的46倍、城鎮居民的13倍。由此可見,新華人壽分紅險客戶應是國內的高收入階層!當然,論斷成立的前提是,這些客戶都沒有購買毒保險!
揭開新華客戶的神秘面紗
新華人壽分紅險客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的收入到底有多高?
2010年5月,張先生向世紀保網投訴頻道反映:8旬老父親到銀行存錢,被誤導購買新華人壽分紅險。張先生說:老爺子活到80歲才積蓄了1萬元,要全部繳清保費,老爺子還必須活到240歲。
2011年3月,一位老人向世紀保網投訴:到銀行存錢,被誤導購買了年繳8萬元的新華人壽分紅險。老人說:“我是退休工人,60多歲了,也沒有多少積蓄,這是我養老的錢,能不能再活十年都說不清楚”。
2010年至今,世紀保網累計接到消費者對新華人壽的投訴437起,其中涉及分紅險382起,占比87%。這些分紅險客戶大部為退休老人、農民工、普通工薪階層,甚至不乏平困地區的留守老人,根據世紀保網調查,他們的年收入均遠遠低于6萬5千元,更不用說驚人的32萬5千元了。
毒保險影響有多深?
分紅險本身是沒毒的,但買給不合適的人就成了毒保險!如果說個別消費者“中毒”影響了個人的資金安全,那么大規模的消費者“中毒”,就有可能導致消費者集體退保等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這不僅違背了保險“社會穩定器”的作用,與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更是嚴重背道而馳。如果新華人壽為了追求保費規模,不對分紅險客戶收入和需求進行必要的管理,那么熱銷的分紅險,不但有可能成為新華人壽健康發展的地雷,更有可能成為中國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定時炸彈。
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年分紅險成了一些保險公司的主力產品,2011年上半年度,分紅險保費規模占到整個壽險行業保費規模的91.6%,而與之對應的是,2011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分紅險客戶退保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更讓人吃驚的是,據揚子晚報4月23日報道,有6成分紅險客戶想退保。作為分紅險保費收入達總體業務規模92.8%的新華人壽,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究竟誰在制造毒保險?新華人壽分紅險有沒有毒?請繼續關注后續文章《毒保險系列之二:有毒的新華人壽分紅險》、《毒保險系列之三:毒保險真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