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秘密:染色粽葉
接下來我們要說另外一個秘密,就是染色粽葉。據一位業內行家透露,在平日里面粽葉、粽子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后,粽子葉的需求量會大幅的增加,新鮮的粽葉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的時候就會出一些問題了。這個時候有一些粽子的生產者就會用到保鮮葉。
董金獅:正常的保鮮葉首先是新下來的最好的,它沒有經過任何的處理,不管是竹葉還是這個葦葉本身就是綠的,把它稍微清洗一下,煮一煮就可以了。但是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集中供應,會有些粽葉沒下來,供不上。比如有些北方包粽子,5、6月份包的時候,有些葦葉不夠綠,沒下來,他可能會用以前的去年的粽葉,經過了保鮮處理以后留存下來,一般是真空保鮮,加入一些保鮮劑,其實保鮮劑也是一些化學藥劑,具有殺菌作用的。第二種就是把一些粽葉放干了,晾干了,晾干了繼續泡,泡軟了,泡軟了它還是黃的,有些就會拿一些硫酸銅進行泡它,泡完能夠讓粽葉能夠返青,我們叫返青粽葉,第一個是保青粽葉,保鮮的,再一種就是返青的,所以目前在城里面能買到的,基本上都經過處理。除非家在農村,或者就在產粽葉的地方,可能能拿到新鮮的,因為那個東西放兩天以后就黃了,甚至一熱以后一捂以后更黃了,所以買粽葉的時候,大家不要過于選擇比較綠的粽葉。
我們在識別粽葉的時候,其實也有一個辦法:就是拿棉簽擦,或者拿白的濕毛巾來擦。如果擦粽葉表面會掉色一般是染過的,天然的綠色它不會掉色。用酒擦也可以,看它掉不掉顏色,
如果說消費者買到含有硫酸銅的粽子葉,應該怎么樣維權?
鄭傳鍇:首先要保存證據。另外我們在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的時候,相應的管理部門是有義務提取相應的樣本去進行化驗的,無論說你的粽葉含有無害物質還是你粽子里面的瓤,本身含有有害物質,都是可以化驗出來的,一旦有化驗結果就可以作為維權的證據。
作為消費者,可以追究商家的這種民事法律責任,作為監督管理部門要追究他的行政責任。如果他添加了這種像硫酸銅,包括之前談到的硼砂都是不允許添加的,我們法律上面表述叫做非食品原料,這么這種原料添加進去之后就有可能涉嫌到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這種刑事責任。
粽子里的秘密:天價粽子
接下來我們要揭開的就是秘密之三:天價粽子。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盒最貴一千克裝肉的粽子,成本不超過30塊錢,比較記者在各大超市商場走訪的情況,其中最便宜的就是50塊錢的禮品粽,都比它的成本高出不少,更別提那些上百塊錢甚至幾百塊錢的品牌了,這樣看來禮品粽子、高端粽子的利潤就非常高了。
鄭傳鍇:我認為禮品粽子的毛利率至少比我們通常買的簡裝的粽子要高,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廠家愿意出品禮品粽。
董金獅:現在的天價粽子我們認為幾種原因,一種是過于重視外表的豪華、奢侈甚至追求宮廷,通過包裝吸引消費者,提高它的賣價,實際上在賣包裝。第二種來講是搭售禮品,也就是說我里面說是賣粽子,實際上里面有酒、茶,甚至其他各種各樣的吃的喝的都往里面裝。第三種是打折銷售,把價格打得很高,打到1800,你買的多,1600、1200甚至600塊錢都能買下來,取決于你買的多少,或者你消費的方式,你如果公款消費,我可能給給你返現金,甚至返其他禮品,比如買二送一,你看不出來我買多少,其實買了一盒粽子,但是給你返了一盒,你拿回去一盒自己消費了。
鄭傳鍇:因為恰恰買這些天價禮品的人,他對于里面的內容是很清楚的,所以我認為不是一個欺詐的問題。它還是一個過度包裝的問題,過度包裝我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每一年國務院在重大節日的時候,尤其是咱們傳統節日,都會出臺相應的通知,禁止這種過度包裝。但是我們對于過度包裝的規范還沒有提到立法的層面上,都是用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方式進行規范的,它跟行政法規的力度肯定是不一樣的,這里面可能是有立法技術的問題。因為我怎么定義這個包裝,我的包裝可不可能會規避這個法律,會不會花樣翻新,這有一個文字表述的技術性的問題。另外一個可能存在監管部門和廠商之間的這種博弈,可能出于某種原因,目前這種規范還沒有能夠上升到行政法規的層面,所以對于他的管理相對來說也缺乏依據。
我們的包裝沒有上升到立法的層面,國家標準不能作為處罰的依據,國家標準只是行業內部的一個規范,說白了商家可以遵守,可以不遵守,如果他不遵守的話,沒有相應的違法成本,這樣實際上是在對我們這些商家的一種縱容,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的出臺相應的這種行政法規,而不需要到法律的層面,只要有相應的行政法規,到這個層級就足以對過度包裝進行規范了。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