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魏蔚)天貓假貨橫行愈演愈烈被迫祭出暗查手段,而此舉卻遭賣家指責不夠透明,多位賣家甚至欲將天貓推上被告席。為此,天貓昨日發表聲明稱盲檢可規范商家行為,將對誠信合法的商家起到促進作用。而針對此次“暗查門”,分析人士表示,電商平臺抽檢制度可提高商品品質理應鼓勵,然而難點在于如何保證整個檢測過程的公開公平。
本應該在黃金周大搞銷售的天貓商家王先生,今年卻忙著起訴自己的東家天貓。據了解,天貓暗中抽檢了王先生的箱包店,以“發布了材質不符產品”為由扣除其1萬元保證金,對此王先生難掩抱怨之意,“我不反對監督,問題是由誰來監督?天貓制定規則、執行規則,還自己當法官審判,商家的權利誰來保障”?
事實上,像王先生一樣質疑天貓暗查制度的商家還有200多個,據這些商家介紹,他們都遭遇了天貓所謂的神秘抽檢,被扣除了最高達10萬元的保證金,在這200多個商家中,有十幾個商家的選擇和王先生一樣,準備與天貓對簿公堂。
究竟天貓的神秘抽檢是怎樣一個制度呢?據天貓品控部負責人莫哥介紹,天貓于2010年開始嘗試此制度,公司根據平臺服務數據判斷有嫌疑的目標商品,通過秘密賬號下單購買后發貨給志愿者,由志愿者將貨物轉發至天貓。隨后,天貓在隱去賣家信息后,將商品交由相應的專業檢測機構或品牌商檢測,全程的交易信息、快遞單號、商品照片、檢測報告均有據可查。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底,天貓就曾出現商家售賣翻新機之事,被指與淘寶集市店一樣難解假貨之困。天貓之所以要采用以上方式抽檢商品質量,旨為打擊假貨泛濫的行為。據天貓方面透露,僅今年8月,天貓就抽檢了約1.2萬件商品, 50多名違規嚴重的商家被清退。此外,莫哥還稱,“我們還會不定期邀請第三方檢測企業、相關法律人士等開展在線培訓,為商家解答相關問題”。
對此,艾瑞分析師蘇會燕坦言,“目前對于電商平臺而言,除了加強監督、商家自律之外,還沒有其他有效的方法來抵制假貨,現在天貓的抽檢平臺是自己組織的,如果是由政府主導操作,那對商家而言,監督的力度會更大,也會降低商家對檢測制度的質疑”。
已有94000條與天貓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