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同款球鞋國內外差500元
涉雙重標準被罰487萬元
同一款耐克籃球鞋,不僅價格高出國外500多元,而且在國外銷售的雙氣墊到國內變成了單氣墊。耐克體育公司為了自己的“雙重標準”交了487萬元的罰款。
在昨天舉行的北京市工商開放日活動上,市工商局首次對外披露了耐克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這也是工商部門針對企業“雙重標準”開出的首張罰單。
“依照‘懲大惡誡小過’的準則,工商執法重點放在那些存在主觀故意的違法行為上”,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健向市民代表介紹說,耐克公司一款國內售價高達1299元的高端籃球鞋,主要賣點之一就是足跟和前掌的雙氣墊,然而同樣的宣傳、比國外還高出500多元的價位,中國消費者買到手的卻是只有一個氣墊的產品。“耐克公司在產品上搞‘雙重標準’區分對待中國和國外消費者,對于這樣的行為,市工商局絕不姑息!”劉健表示,雖然耐克公司在工商局立案后立即刊登聲明,說明中國的產品只有一個氣墊,并答應為已購買的消費者退貨,但是考慮到耐克公司奉行雙重標準侵害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工商局對耐克公司處以487萬元的罰款。
記者注意到,事實上,從生活日用品、電子產品、食品領域到汽車領域,都存在著國內外的雙重標準。例如,自2009年以來,強生產品在各國被召回25次,但這些召回基本不涉及中國。一些知名筆記本廠商在全球召回問題筆記本的同時,卻對我國的消費者推出所謂的“自愿更換”計劃。此外,蘋果公司iPad1退差價執行雙重標準,豐田公司對中美市場上問題汽車的賠償實施雙重標準,沃爾瑪、麥當勞、雀巢等在國內外實施雙重產品標準,都曾引發消費者質疑。
針對“洋大牌”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極其重要,但他們從心態上卻不重視中國。因為“仗著產品好”,感覺可以“有恃無恐”。因此,不妨通過源頭立法、加強執法監管、輿論監督等方法,給“洋品牌”以“顏色”。據《北京晚報》
星巴克中國售價比美國高五成
國外僅為平民消費
吃一頓早餐叫價約50元——近日星巴克宣布進軍國內早餐市場,引起了不少人關注。有網友對此納悶稱,不知道為什么一個在美國每杯1~2美元的普通飲料店,在中國竟成了有檔次的去處。記者走訪發現,雖然星巴克在國內走著小資路線,但在國外卻只是平民消費品,一杯飲料低至1塊多美元,而同類產品國內售價有的比國外整整高出了五成。
每杯貴10元左右
依據市場青睞程度定價
星巴克較早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不少小資鐘情的品牌。不過在國外,星巴克只是一個平民飲料品牌。一位在美國工作的華人車先生向記者介紹,“在美國,星巴克非常平民,以美國的平均年薪約5萬美元計算,即約4100美元/月,每天喝一杯最多也不過4美元的星巴克,就相當于在中國喝一瓶最普通的飲料。”
不過,這個在美國相當于平民“飲料”品牌在中國卻賣著高價。記者對比了星巴克在中國與美國銷售的拿鐵、摩卡、焦糖瑪奇朵等多款經典咖啡的價格,結果發現,美國一杯12盎司的咖啡(即TALL,下同)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約為20元,比國內一杯叫價30元要貴上10元,這相當于比國外貴了五成。而一杯美式咖啡則更離譜,在美國僅約合人民幣12元,國內要賣22元,相當于貴了83%。
星巴克中國官方網站介紹該“咖啡豆來源世界統一渠道”,也就是說,在原材料使用上,美國與中國的星巴克用料并無差別。剛從美國旅游回來的吳小姐對記者表示,“從前還挺愛喝星巴克的咖啡,但去了一趟美國,發現那里這么便宜,頓時覺得星巴克檔次也不咋地。”
事實上,星巴克似乎不是根據產品的價值定價,而更多的是根據市場的青睞度。今年星巴克首進印度,該公司首席執行官Howard Schultz就透露,由于咖啡在印度還是新鮮事物,因此在印度的星巴克無論是咖啡還是小吃,價格都遠低于普通水平。“此舉就很好地說明了定價并不根據價值,而是根據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品牌營造的產品形象。”一位營銷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國/亞太市場毛利達32.4%
遠高于歐美水平
除了咖啡賣得貴,星巴克最近推出的4款價格在15~20元的早餐產品更讓消費者咋舌。這等于點上一款早餐產品配一杯咖啡就能“輕易”在星巴克消費50元以上,而同樣的在麥當勞買一杯咖啡配漢堡也不過是6元起,肯德基的“超值早餐”也是低至6元。
事實上,目前亞太地區已成為星巴克利潤增幅最快的市場。星巴克2012財年三季報顯示,三季度美國與歐洲國家地區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14%、-47%,而中國/亞太地區的營業收入則達到37%,營業毛利更高達32.4%,遠遠高于美國地區的19.8%和歐洲地區的1.9%。星巴克預計,將在2013財年新開1200家店,其中在中國/亞太地區將新增500家店。
然而,盡管營業毛利率已經較高,但星巴克今年就以“出于營運成本的考慮”為由提高價格,涉及產品主要是咖啡飲品,每款上調2元,小杯價格漲至了30元,而巧克力飲品也上調了3元。 據《新快報》
已有11500條與耐克公司 洋品牌 焦糖瑪 外差 雙重標準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