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快遞單信息網站成行成市,每個單號賣0.4至1元,收寄人姓名、地址、電話等隱私隨之泄露
記者暗訪快遞網點,有快遞員愿意以每個五毛售賣快遞電子版面單
你在網上交易的每一張訂單快遞號,有可能被人以四毛錢掛上網出售,你的隱私正成為別人斂財的工具。你知道嗎?其實填單時,簡單幾個處理就可以避免自己的資料被泄露。
網購手機遭詐騙、假冒快遞員入室搶劫女子并割喉、福建女白領家中遇害……近期,這些由于快遞泄露個人信息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屢屢發生。
近日,新快報記者接到爆料,多家快遞公司的客戶信息遭泄露,網上出現多個專門交易快遞單號的網站,每個單號都被明碼標價,“批發價”最低四毛。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些快遞公司的員工也存在私底下買賣單號的現象。快遞行業誠信告急,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正面臨著嚴重的泄露危機。但用戶也不是沒有辦法避禍,例如收貨地址不要寫居住地,可寄至公司等公共場所,聯系方式也可以不留手機而留公司的固話等等。
“賣單”網“國內最大、單號最全”
接到爆料后,新快報記者首先登錄一家出售快遞單號的網站“淘單114”,其首頁標著“國內最大”、“單號最全”、“每單只售一次”等字眼,單號被分為三類:無收貨地址的售價0.4元;有收貨地址的0.5元;未掃描單號的1元。
記者在“購買單號”一欄中,隨意搜索11月20日發貨、收貨地點為廣州市區的單號,頁面顯示共有16條信息,單號來自申通、圓通、中通以及順豐四家快遞公司。每個單號的詳細信息包括:單號價格、快遞單號、快遞類型、是否掃描、發貨地點、收貨地點、預計掃描時間、實際掃描時間等。根據網站說明,“已掃描單號”是指快遞單信息已經錄入快遞公司的官網,上網即可查到;而“未掃描單號”是指快遞員已經取件在手,還沒有將單號信息錄入快遞公司網站。
注冊后,記者按照網站提示步驟,從“淘單114”上買了一個從廣州發到昆明未掃描的單號。但記者在購買單號三個小時后,仍未在訂單所屬的圓通官網上查到單號行蹤。“淘單114”客服告知,“18個小時之內查不到都是正常的,因為該單號還未錄入官網。如果之后還查不到便可申請舉報。”
暗訪
有快遞員同意私下“賣單”
11月20日下午,新快報記者來到天河區石牌西路,該路段有不少快遞公司站點,記者以淘寶店主的身份向快遞站工作人員詢問能否購買一些快遞單號,幾乎所有回答都說“不行”,更反問“要來干什么”。
隨后記者來到天河北路某小區的快遞點,大部分快遞員對出售快遞單號一事并不了解,但他們并沒有拒絕記者的要求。快遞員小黃(化名)剛入行一個月,對于出售快遞單號的事情有所耳聞。他向記者詢問單號的“市場價”,考慮過后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稱需要先回公司問一下同事具體價格之后再聯系。記者隨后撥打某快遞公司分站站長的電話,對方表示,如果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出售快遞單號,但具體售價需要確認身份后面議。
在石牌東路某小區附近的“微特派”快遞公司網點,記者看到貼好面單的包裹快件放滿一地,單號、收發件人的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都能輕松看到,當時店內只有一位員工。他先是表示快遞單不能賣,“公司有規定所有的快遞單都要交由總部回收處理”。而當記者提出能否以五毛一張的價格收購快遞單的復印件。該員工略微考慮以后說:“單子不能給你,你真要買的話,我可以給你發電子版。”
泄露源
快遞單流轉需要多人經手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一份快遞發出時,會有一張面單,記錄著單號以及發件人和收件人的信息。一般面單一式四份,發件人、收件人各一份,當地的快遞營業廳一份、物流人員一份。如果管理不善,這些面單就成了泄露信息的隱患。
昨日,廣州某知名民營快遞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快遞經過層層掃描,單號會直接暴露在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眼前。“以一份廣州寄至北京的快件為例,快件從發貨客戶手中發出后,需要經過收件快遞員、倉庫管理員到達分流站,隨后分流站的工作人員再將包裹送至廣州中轉站場,中轉站場工作人員再將快件送至北京中轉站場,再通過層層傳遞,最后到達收貨人手中。”他說。記者問到此過程是否會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時,該人士表示不太可能,因為每天收發的運單數量龐大,經手人員幾乎沒時間暫停工作查看訂單上的個人信息。
但記者了解到,快遞企業“錄入外包”、電商網站也成為信息泄露的源頭。廣州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說,舊面單會在營業點內保留一年,以備用戶查詢,隨后由快遞總公司回收,在監管部門監督下,統一銷毀。不過,一些營業點存在將面單隨意丟棄或者賣給回收方的情況。
用途
淘寶“刷鉆”或“廣告轟炸”
業內人士介紹,快遞單號形成買賣市場,起源于淘寶賣家的“刷鉆”需求,即通過虛假交易來抬高賣家信譽和好評。
除了“刷鉆”外,單號信息獲得者還可以對客戶進行“廣告轟炸”。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這些信息偽造面單,將“快遞物品”偷梁換柱。“淘單114”網站顯示,只要提供手工填寫信息的面單照片,支付2元,即可“復制”出一張相似的面單。
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快遞公司、電商對客戶單號是“全名址”錄入,甚至購買的產品名稱也寫在單上。“這些快遞單包含了大批優質客戶,可能會被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盯上。”同樣,若消費者不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將填有手機號、住址等信息的快遞包裹隨手丟棄,也是一個隱私泄露途徑。
事實上,這類單號交易網站也認識到泄露消費者隱私帶來的風險,“單號吧”網站掛出“免責聲明”,稱“本站快遞單號只限刷銷量使用,如用于違法等不正當用途后果自負”。然而,因快遞單號泄露信息引發的入室搶劫案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端。
律師說法
造成嚴重損失需負刑責
對于快遞員出售單號牟利,廣東大同律師事務所朱永平律師認為,如果因單號信息泄露造成嚴重損失,快遞員應負刑事責任。“嚴重損失就是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對信息所有人進行勒索和綁架,甚至殺害;那么泄露信息的人就得承擔刑事責任,這在《刑法》中有明確規定。”朱律師說,郵政部門也有相關法規,但在處罰明細上暫無明確規定,一般根據事情具體情況進行處罰。
至于防范措施,朱律師表示,快遞公司應明確自身的民事責任,如果屬下快遞員泄露他人信息造成了損失,對外方面,公司應依法進行賠償;對內方面,快遞公司也應該向員工追責,并進行法制教育和處罰。快遞公司還應在員工招聘時就加強法制教育,快遞行業也應該進行法律宣傳。“個人信息遭泄露這方面并非無法可依,缺的就是教育問題。”朱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