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提速降費政策的不斷深入,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力以各種優惠套餐來吸引用戶。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運營商的優惠套餐卡加起來已多達一百多款,就連一向傲嬌的中移動都開始放下架子在年末推出了“暢享天王卡”。可見,優惠卡片對于用戶的吸引力度有多大。
但是,運營商們在持續以低價、優惠的手段吸引用戶的同時,也讓其自身盈利問題暴露在了大眾面前。為用戶提供大方便,就意味著運營商自身的利潤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削減。這在當前4G時代還勉強可行,但如果到了5G時代,運營商此招還能否受用呢?
燒錢的5G建設,運營商該如何招架?
現在的技術更迭愈加快速,基礎網絡投資壓力巨大,2G到3G經歷了十年左右的時間,3G到4G經歷了5年左右時間,4G到5G經歷了3年左右的時間。代差間隔越來越短,極大地壓縮了投資回收期,縮短了固定資產折舊攤銷時間,直接造成利潤和利潤率增長壓力。
5G相較于4G來講,最大的優勢就是網速增快了十倍、百倍,從而可以讓用戶利用網絡創造出一個更加神奇、精彩的世界。但是,5G網絡的良好建設需要運營商們投入大量財力建設基站和各種其他設備。別的不講,單是想要實現5G網絡的普及就需要運營商花費比4G多少幾倍的資金。而且一個5G基站想要達到良好的高速網絡傳播,又需要不少資金去完善上面的各種設備。況且現在一旦提起5G就會想起萬物互聯,但是要真正實行萬物互聯還需要許多的網絡建設工作去做,此外網絡基站建設完畢之后還需要完善、升級、維護等,這些都需要運營商有足夠的經費才能行使。
在提速降費的大環境背景下,運營商已是很難從流量上再獲得很多利潤,而其傳統業務也被互聯網企業的OTT業務沖擊的只剩下喘息的機會,運營商在現在5G還未真正來臨的階段已經顯得危機重重,那么真正的5G到來之時,它們該怎樣去獲取利潤投資網絡建設呢?
5G時代,運營商如何獲利?
4G時代的流量費用要比3G時代貴不少,以至于令許多人編出各種段子來調侃4G的流量費。正常來講,5G時代的流量費用要比4G時代更貴, 不過既然現在國家已經提倡降費,那么5G時代的收費肯定不會貴的離譜,但運營商要想從中獲利很可能不會直接從用戶身上來收費,而是從用戶所使用流量最多的APP方收費。比如,現在的微信、QQ已經快要代替傳統的語音和短信業務了,但是日常使用這些即時通訊工具也是要耗費很多流量的,那么未來運營商可能收費對象會瞄向生產這些即時通訊工具的廠商,比如騰訊。
另外,現在的手游也是需要大流量的支撐才能夠繁榮生長,而未來生產這些手游的廠家將會是流量費用的直接承擔者。5Giii認為,將來的流量收費方式將會瞄向B端,而不再針對C端。未來很有可能是用戶在消費流量,互聯網公司在替用戶支付。
此外,現在的移動和聯通等都已開始進軍互聯網領域,打造出了咪咕文化和聯通在線等互聯網內容系統,這些將來也有可能會是運營商的新盈利點。不過從目前咪咕的經營來看,中移動要想從其中獲取較大利潤還很難實現,主要因為現在的咪咕音樂、視頻和其他內容生態還不及愛奇藝、搜狗等更符合用戶的消費習慣,中移動能否憑借自身強大的流量基礎盤活這一塊業務仍舊還是個未知數。至于將來聯通能否依靠聯通在線實現盈利也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從運營商與互聯網內容的密切接觸可以看出,這一塊將會是運營商未來的發力點。而它們也很有可能在5G時代憑借更豐富的互聯網內容建設擁有更好的發展。
現在的運營商推出的各種優惠卡片是否真的在“燃燒自己,照亮用戶”還是個未知數。曾經就有用戶反映,運營商的優惠卡越便宜,實則使用起來就越貴。也就是說推出這么多優惠卡,運營商是不會吃虧的,那么這種方法有可能在5G時代繼續被沿用。而且,即便5G時代運營商們真的面臨利潤不斷縮減的困境,也可以像聯通一樣與互聯網企業聯合共同發力打天下,還能夠獲得互聯網企業的不少幫助,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