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17日),東方航空(7.820, -0.02, -0.26%)、海南航空接連宣布,“自1月18日起,旅客可在空中使用打開飛行模式的手機等電子設備”。


據悉,搭乘東航、海南航空的實際承運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PED)。
據人民日報消息,今年2月1日春運正式開啟,春秋航空所有國內國際地區航班將同時“松綁”手機禁令。屆時,旅客在飛行全程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
多家航空公司解禁飛機飛行模式,以后空中也可以玩手機了,一時間許多80后、90后表示“喜大普奔”。然而,先別高興得太早。
在飛機上使用手機并非沒有限制
以東方航空的規定為例,飛機上使用手機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NO1
空中使用手機,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
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
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
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
NO2
超過規定尺寸的便攜式電腦、PAD等
大型PED設備僅可在飛機巡航階段使用,
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
等飛行關鍵階段禁止使用。
NO3
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等
飛行關鍵階段,
移動電話、電子書等小型PED設備
不允許連接耳機、充電線等配件。
NO4
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等特殊情況下,
或當飛行機組發現存在電子干擾,
機組有權要求關閉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

為什么以前國內坐飛機必須關機?
飛機上對手機的禁令最早始于1991年,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出臺規定。
實施這項規定的原因有:
1、在飛機上使用手機,會影響手機的地面基站系統;
2、手機發射的無線電波,有可能干擾飛機的導航和通信系統 。
然而到目前,還沒有發生任何一起因為使用手機造成飛機通訊、導航干擾的案例,也沒有明確的實驗可以證明干擾的危害。

出于安全考慮,中國過去一直對飛機上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持保守態度,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通信情況比較復雜,三個運營商的電信制式、通信頻道均不一樣;其次,是存在數量眾多且未經工信部審批的山寨機,這些山寨機的“飛行模式”未經嚴格測試,是否真的能夠屏蔽一切信號收發無從而知。所以,飛行期間手機關機無疑是最穩妥的一種方式了。

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國外陸續開始放開“飛行模式”。早在2013年,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就正式解禁了“旅客禁止在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的法規,國外許多航空公司都開放了電子設備使用的權限,比如阿聯酋航空,旅客只需打開飛行模式,即可使用手機。
而中國民航局在PED(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機電磁干擾方面的研究與政策也在跟進中。2017年,中國民航局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合格審定規則》第五次修訂時放寬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的使用限制,允許航空公司為主體對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政策。也就是,以前是政府明令禁止不能用!現在,政府把這個權力交給航空公司來評估。2018年1月16日,《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予以公布,認為開放機上PED使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授權航空公司不是放任不管。首先需要在飛機的技術上達到一定條件,謹防因為使用電子設備造成的風險。另外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政策,經民航局審定通過后,逐步開放手機使用權限。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手機放開是大勢所趨,但是絕沒有那么簡單和迅速。
比起WiFi我更關心這些服務
在飛行模式下,如果沒有WiFi,那么手機就算開機也只能聽聽歌或者拍拍照,除此之外沒有大用。而要提高機上互聯網覆蓋率,就意味著要花更高的價錢改裝飛機。
為了實現空中WiFi,每架飛機的改裝成本在300萬到500萬人民幣之間。國內航空公司在類似項目上的投入,普遍達到億元級別。業內人士指出,機上Wi-Fi的建設投入比火車Wi-Fi更大,預計至少3年才能逐漸達到收支平衡的狀態。

目前,東航擁有國內最大的具備WIFI功能的機隊,提供空中Wi-Fi服務的空中互聯機隊為74架,帶有航空WiFi功能的航班僅提供100個免費名額體驗價值258元的空中聯網服務。

此次,東航率先搶跑,并打出“東方航空,歡迎開機”的宣傳口號,賺足了眼球。可以想見,未來各大航空公司的空中流量大戰也將一觸即發。然而,我們真正需要的飛機服務是什么呢?

國內航空公司準點率排名靠后
近日,航空數據公司OAG最新發布的《2018年準點率綜合報告》顯示,香港航空的準點率居亞太區榜首,全球排名第二位,而內地的航空公司無一家進入前20強。其中海南航空準點率64.59%,中國南方航空(10.490, 0.05, 0.48%)64.19%,中國東方航空61.80%,中國國際航空公司60.14%。

這些航空服務滿意度較低
根據2017年下半年度中國民航服務旅客滿意度評價報告,旅客滿意度最低的三項分別是:投訴響應處理、投訴渠道暢通、延誤旅客安排。而根據旅客的留言反饋,行李托運服務、客艙設施、中轉經停服務好評率最低。

來源:2017年下半年度中國民航服務旅客滿意度評價報告 相比于西方的先進國家,我國的民航業發展還較為滯后,尤其對于一些較為知名的民航企業來說,其不斷推出各種新型的服務產品,以充分滿足廣大旅客的各方面需求,例如衛星電話、座位間距增大等。但在我國的許多航空公司中,還未能提供相應的客艙服務。
我們真的需要在“天上”刷手機嗎?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平臺,德國數據統計公司最新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天刷手機的時間為3小時,位居世界第二,如果按每天清醒16小時計算,國人平均一天要看150次手機。
很多人對手機依賴嚴重甚至上癮,“低頭族”也成為社會的通病。手機的功能已經大大地吞噬了我們的工作以及休閑時間,屏幕也讓許多面對面的情感交流變得稀疏而淡漠。

我們也習慣了在地鐵、公交、高鐵各種交通工具上低頭捧著手機,但我們忘了,其實那幾小時、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有其他的度過方式。
有網友就感嘆,“其.......其實,坐飛機被強制關機也挺好。”







手機出現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
但也讓這個世界的溫暖漸漸消失。
我們每天不停地刷微博、發朋友圈,
讓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占據了生活的全部。
現在,天空也連接了電子設備,
你會在天上刷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