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樣在送外賣

2017年8月15日,鄭州市鄭東新區(qū)在一場打擊傳銷專項行動中繳獲的傳銷書籍。視覺中國供圖 汽車在彎曲的山路上停穩(wěn)后,老樣終于到家了。這是他5年來第一次回家過年,此前這個湖南小伙輾轉于寧夏銀川和河北三河,在泡沫墊子拼成的地鋪上潦草地過了5個除夕。
每到過年,他都告訴家人自己在外地開物流站,“年底脫不開身”。在他身處的行業(yè)里,這叫“善意的謊言”,那時他有個堅定的夢想,把業(yè)績做好,“兩至三年月入百萬元”。
有人提醒他,加入的可能是傳銷。老樣當時反感這種說法,他相信自己是幸運的人,那些誤解這個行業(yè)的人一直蒙在鼓里,他們看不透行業(yè)的邏輯,“掙大錢的機會永遠都屬于少數人”。
在“行業(yè)”的5年里,老樣幾乎用盡了所有力氣,最后月入只有500元,并且欠了兩萬多元的債。
他透支了親人和朋友的信任。他的父母是老實本分的農村人,在江西打工,每年能攢下三四萬元。老樣用在傳銷里學到的話術一步步說服父母,先后為他的“物流生意”投了兩萬多元。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常年不進家門的兒子只要給父母打電話,多半是為了要錢。到最后,任憑他編造多么完美的謊言,父母都不愿再拿出一分“血汗錢”。
他甚至沒有參加弟弟的婚禮,也沒有出份子錢。這成為婚宴席間的笑談,弟弟告訴他,“以后就當沒有這個哥哥”。
為了擴大業(yè)績,他“邀請”了最好的哥們兒加入自己的團隊。幾個鄰居,甚至鄰居的親戚也接到過他忽然打來的電話,聽他在寒暄中不經意間透露出的能賺大錢的工作機會。
他逐漸用盡了所有的資源,從一個基層的“業(yè)務員”,做到了“平臺經理”。但他卻覺得“行業(yè)”越來越難,沒辦法發(fā)展更多的“網下”,也收不到提成,到最后只能靠借錢維持日常生活。
去年4月,老樣終于相信了自己從事的“直銷行業(yè)”,其實就是傳銷。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他找到自己的“網下”,告訴他們“行業(yè)”里的一切都是騙局,然后安排他們離開。他拉黑了所有“上線領導”,不想跟傳銷再沾上半點關系。
“就像做了場5年的大夢。”老樣苦笑著說。如今他在網上“連載”自己的傳銷經歷,簡介變成了“反傳銷志愿者”。在他的幫助下,已經有4個傳銷受害者被解救出來,這是他意外的收獲。
他回到自己上大學的城市武漢,準備重返“真實的生活”。
5年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已經讓他荒廢了自己的專業(yè)。簡歷上他的畢業(yè)院校是武漢一所著名大學,但這沒有為他換回任何一份工作。
后來他和兩個從傳銷里出來的朋友一起,當上了外賣騎手。剛開始送外賣時,因為不熟悉路線,他經常因為超時被客戶投訴。那時他電動車騎得也不熟練,一個星期下來,身上摔得全是大大小小的傷疤。
“我就想把自己逼苦一點,看看有沒有什么變化。”老樣說剛從傳銷出來那段時間,是他最迷茫、最孤獨的時期,“感覺浪費了自己最好的5年,與社會脫了節(jié)。”
他一直回避關于傳銷的一切,但無論如何也擺脫不開。他和那兩個介紹他當騎手的朋友合租,每天下班回家,三個人都會自覺打開電視,看一會兒后拿出手機,一起低下頭玩一會兒游戲。
“3個人共同的經歷就是傳銷,而且前幾年的全部生活都只有傳銷。”老樣說他和室友間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大家都不會提傳銷的事”。
只不過,老樣說他和室友偶然間眼神碰撞時,雙方都能讀懂對方的心事。“都是每天在想,但又說不出口的事,有點尷尬。”
老樣的其中一個室友曉軍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坦言,傳銷是自己心里的一個包袱。“我在(傳銷)里面變得一無所有,整天騙人演戲都演累了,也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
曉軍在傳銷組織時,曾上過老樣的課。他記得那時老樣真的像個老師一樣,在一間沒有桌椅的屋子里,給席地而坐的五六十個人演講,“他口才好,能把你講得心服口服。”
“現在他沒那么多話了,只是在吃飯時偶爾講一下送外賣的事,問下哪條送餐路線最快。”
開始送外賣后,老樣為了提高送餐速度,高峰期8層以下他全部步行上樓。有一次為了趕時間,他一口氣爬到20層,到客戶門前時直接癱坐在地上。
他買了兩輛二手電動車,每天輪換騎。最忙的一天,他騎了120多公里,爬了50多層樓。
2017年12月底的一天,武漢下著小雨,氣溫只有5攝氏度。他記得商店門口還擺著圣誕樹,很多餐廳里還在播放圣誕歌曲,但那天格外冷,他買的加絨衣服還沒到,夾著雨水的冷風打在臉上,像刀割一般。
那天外賣訂單很多,老樣上午9點出門,一直送到晚上9點才回家。微信運動里顯示,他那天走了2.6萬步。他躺在客廳的沙發(fā)上,覺得自己的2017年“過得太累太憋屈”。
他拿出手機,在自己經常發(fā)狀態(tài)的今日頭條的微頭條號上打下了“我的2017”幾個字。
在文章里,老樣第一次公布自己的傳銷經歷。他說自己最后一次坐上之前坐過無數次的三河市930路公交車,看著路邊熟悉的建筑,想起幾年來在這趟公交車上接到新人時的興奮,“心里只有凄涼”。
“有時候很想找個沒人的地方痛哭一場,甚至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的時候,淚水止不住地落,但是絕不會哭出聲。”老樣在文章里寫道。
凍了一整天,他的手指有些發(fā)麻,但他還是一口氣把文章寫完,然后點擊了發(fā)送鍵。
第二天,他發(fā)現自己的文章竟然被推薦到了今日頭條首頁。很多人給他私信,有不少都是傳銷的受害者,他們佩服老樣的膽量,驚嘆老樣把自己的傳銷經歷說出來。
“他們覺得傳銷是自己的污點,心里有壓力,過不去這個坎兒,不想讓別人知道,連自己都不想知道。”老樣感嘆,這些人很喜歡跟他分享自己的傳銷故事,一起談心。
“我們也有共鳴,就是感覺現在出來真好。現在再苦再累過的也是真實的生活,之前的生活都是自己的想象、構建出來的,都是假的。”
“我忽然發(fā)現我已經沒法停下來了,不能撂下這些人不管。”他決定把自己的傳銷經歷全部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現在,每天除了送外賣,老樣要花大約3個小時寫自己的傳銷經歷。他記得自己從沒提過,卻無比清晰的細節(jié)。只有來新人時才可以吃到的“12元一只的鴨子”,領導在飯桌上講過的無聊笑話,甚至銀川或者三河傳銷窩點旁的某一個小商販的名字,他都記錄下來。
寫出自己的傳銷經歷后,老樣和他兩個室友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現在我們經常開在傳銷時的玩笑,感覺那時很搞笑。”老樣笑著說,有時他寫文章時忽然想不起來什么,就會問他的室友,“大家不會再藏著掖著”。
在文章里回憶自己在傳銷5年的點點滴滴,老樣也發(fā)現了很多自己一直沒看清的問題。
他忽然發(fā)現,自己最開始被朋友拉去銀川時,很清楚對方就是傳銷組織。但在后面的日子里,他一步步被洗腦,把僅有的質疑忘得一干二凈。腦子里只有夢想、產品和業(yè)績。
“那畢竟是我奮斗過的地方,也是我全心全意付出的地方。”老樣感嘆,他說自己甚至有些懷念在傳銷的日子,“我的青春、戀愛,和所有的激情都在那里。”
即使已經離開,傳銷的印記還是烙在了他的身上。他談話時仍然會不覺間像在傳銷里時一樣滔滔不絕,也喜歡在傳銷里的集體生活。
加入傳銷組織前,老樣是一個沉默內向的人。后來為了欺騙更多的人進來,他不斷鍛煉自己的膽量和口才。
融入傳銷組織后的最初幾個月,老樣在每次吃飯前半個小時,都會查一些笑話故事,然后在飯桌上講出來。時間長了,他在飯桌上無話不談,“什么話題我都可以滔滔不絕了”。
當時他每天只有8元的生活費,包含房租、水電和伙食,每頓飯都是蘿卜白菜。但他已經不在意這些,“因為感覺自己在進步”。
老樣有3個“網下”的時候,領導塞給了他一本“發(fā)展課”的資料。“那份資料連續(xù)不停地講,也要講6個小時。”為了掌握好,老樣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背誦,“比上學時都努力,硬把資料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了。”
兩年后,他當上了寢室領導,因為寢室都是打地鋪睡覺,在行話里這個職位又叫做“地鋪經理”。那時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給自己的下線“發(fā)夢想”,讓他們保持激情,然后教他們怎么再邀請人過來,如何演戲。
因為是團隊里為數不多的名牌大學畢業(yè)生,他還經常被拉去給團隊里的“大學生新朋友”洗腦。
“大學生一般都是剛畢業(yè)兩年左右的,在外面混得不太如意,心氣又比較高,想快速成功。”老樣說自己很清楚那些被騙進傳銷的大學生的特點,“我太了解他們了,他們說的東西我都懂,我說的東西他們不懂,他們慢慢就信我了。”
老樣也發(fā)現,這幾年傳銷里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被我洗過腦的都不下50個”。傳銷組織已經開始針對大學生開發(fā)了新套路,他上課時,就有專門章節(jié)講邀約大學生的方法。
除了努力,在傳銷團隊里還要學會“付出”。
在銀川時,有一次團隊冬天來了新人,為了展示一個好一點兒的住宿環(huán)境,老人要騰宿舍出來。老樣就帶著幾個人到外面閑逛,領著他們去附近的一個冰湖上滑冰。結果滑到湖中心時,冰突然破了,老樣掉了進去。他在冰冷的湖水里掙扎,雙手胡亂扒著周圍的冰層,幸虧旁邊的同事及時趕來,把他拉出來。“半個身子都凍僵了,那會兒真是怕得要死。”
為了迷惑新人,傳銷組織往往要按照邀請新人時編造的謊言,上演出一場好戲,需要很多演員配合。
老樣演過別人的“表哥”“表弟”,也冒充過工地老板、處級干部。他還當過“間諜”,與 “新朋友”同吃同住,監(jiān)測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
每到春節(jié),上級就會告訴老樣,“本來在‘地鋪’也沒幾年,待下來跟兄弟姐妹們一起過個年,等你成功了想什么時候回家就什么時候回。”因此在傳銷的5年間,他沒有一次回家過年。
老樣記得2013年的除夕,下午警察忽然進來,抄了他們的寢室。“把我們的買的菜全部搗爛,把水啊油啊什么的全部潑到被子上,逼我們回家。”
他說當時自己完全能忍受這些,他覺得這只是些“負面”,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種阻力,只會讓他更加堅定。但是到了晚上12點鐘左右,外面突然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老樣說他從沒像那天那樣想過父母。那年他弟弟有事沒有回家過年,只有父母兩人在家。他撥通了媽媽的電話,他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話說到一半他就在電話這邊嚎啕大哭了。
最終促使老樣離開傳銷的,是他一直推崇的“全心全意的投入狀態(tài)”。
那時他的女朋友也在傳銷里,她跟了一個新領導后,“忽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做什么事情都只有怎么去發(fā)展,腦袋里全部是行業(yè),完全沒有別的東西了。”老樣說他只想偶爾跟女朋友一起去逛個街,吃頓飯,但女朋友從來沒答應過。“每次都說沒時間,要么帶新人,要么說寢室有事。”
老樣的女朋友很快成了團隊里的榜樣,“所有領導都夸她優(yōu)秀,說我影響了她發(fā)展。”
他無法忍受女朋友對自己的態(tài)度,找到她的領導理論,結果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吵。老樣因此被團隊勒令“回家反省3個月”,他回到武漢,在老同學那里找到了一份臨時的工作。
正是在那3個月間,老樣忽然發(fā)現自己之前一直身處在一個“虛假的世界”。在傳銷之外,所有人都是腳踏實地的,沒有那么多掛在嘴邊的夢想。他仔細分析了傳銷的邏輯,發(fā)現它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根本賺不到錢”。
他也清楚了,自己珍惜的那些傳銷里的真情、溫暖,是建立在虛假之上的�,F在他會忍不住懷念那種兄弟姐妹間的真摯感情,即使它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他把這些虛假的生活陸續(xù)寫出來,覺得自己輕松了許多。他發(fā)現這些文章是自己的一個出口,把壓抑的情感排解出來。
給他留言的網友也越來越多,有的帶著疑慮,向老樣描述自己的遭遇,詢問自己是不是進了傳銷;有的直接向老樣求助,說自己的親人被傳銷控制,問老樣該如何解救。
在他協助下解救出來的第一個受害者,是從廈門被騙到了銀川。那是老樣“夢想”開始的地方。受害者求助時,跟他描述自己的遭遇,老樣說他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