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的汽車,鐵打的召回。隨著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汽車召回屢見不鮮,消費者也不再視其為洪水猛獸。
然而,2017年的汽車召回總量再一次爆表。查閱過往數據我們發現,近三年來,我國年度缺陷汽車召回數量每年增幅均超過50%,其中2017年增幅達到77%,連續4年刷新召回數量記錄。

手機端用戶動畫版詳情,請戳我
其中,安全氣囊仍是各派系汽車召回難逃的“毒瘤”,而德系車難逃發動機頑疾;自主召回體量最小,問題卻也最突出;EPS涉事總量不多,卻被平時不吵不鬧的美系車“搶了風頭”……
究竟2017年,哪一派系車被質檢總局“查水表”最頻繁,而哪些汽車部件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基于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數據,新浪汽車帶您一起復盤2017汽車召回始末。
召回總量刷新記錄
基于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數據,2017年,國內各主要汽車產品生產者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共251次,涉及品牌49個,召回缺陷汽車2004.8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長77%,連續四年刷新年度召回數量記錄,召回規模已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從召回規模規模看,去年我國召回總量遠超德國、英國、日本等汽車市場發達國家,召回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位,當然這與我國是世界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因素有關。
其中,進口汽車召回145次,涉及車輛181.06輛,約占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9%;國產汽車召回106次,涉及車輛1823.74輛,約占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91%。其中,自主品牌汽車召回23次,涉及車輛1479700輛,約占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7%;合資品牌汽車召回83次,涉及車輛16757738輛,約占2017年召回總數量的84%。

時間上,去年的召回活動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去年9月,高田氣囊事件被曝光,國內爆發了多起大規模召回事件,因高田氣囊事件共38家汽車企業實施召回126次,導致當月乘用車召回數量超過了967萬輛。
高田氣囊:史上“最坑隊友”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從召回原因來看,包括了氣囊安全帶問題、發動機故障、電子轉向助力、電器設備、燃油泄漏、轉向缺陷、蓄電池傳感器短路、牽引臂斷裂等等問題。

與2016年一樣,2017年由于氣囊和安全帶問題而引發的召回數量仍然最多,共計80次成為重災區,涉及1063.8萬輛,分別占2017年召回總次數和數量的32%和53%,原因還是由于高田氣囊事件和由其引發的安全氣囊危機。受此影響,近兩年國內由于氣囊安全問題導致的召回總數激增。
其次是發動機,共召回45次,涉及409.56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20.4%;第三是轉向系統總成,涉及車輛175.7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8.8%;第四是電氣設備總成,涉及車輛165.5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8.3%;第五是車身總成,涉及車輛80.5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4%。
此外,去年的召回里,單次大規模召回活動頻繁。從歷年召回統計數據看,在召回數量排前10名的召回活動中,有6次是在2017年實施的,其中1次超過200萬輛、3次超過100萬輛,并且部分大規模召回活動是由同一問題引發,比如高田氣囊,汽車產品缺陷問題逐漸呈現多品牌、跨區域、集中化的趨勢。
德系車:全方位躺槍

從車系來看,2017全年德系品牌召回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品牌,德系共召回車輛達到1097.9萬輛,占召回總量的54.76%;美系召回汽車405.6萬輛,占比20.23%;日系召回汽車370.3萬輛,占比18.47%。僅德美日系車型的召回量,就超過了全年總召回量的九成。
從自主品牌汽車全年召回情況來看,2017年度發生召回涉及到自主20個品牌和31款車型,共召回汽車超過140萬輛,占全年召回總量的6.98%。
綜上所述,全球召回同步正走向常態化。在去年實施的251次缺陷汽車召回活動當中,有58%是全球召回,顯示了在我國法規完善以及消費者日益強烈的權益保護意識下,制造商積極配合,以確保全球召回活動在中國市場同步發布及同期實施。
同時,近年來也出現越來越多由中國缺陷調查而引發全球召回的情況,如燃油泵缺陷調查,促使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召回181.8萬輛,并引發全球召回。
經歷高速發展后,我國汽車市場正進入放緩階段階段,此前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計,2018年車市將依舊“冷淡”,汽車消費總量大約為2987萬輛,同比2017年增長3%。也就是說,未來汽車企業必須從追求“量”向追求“質”轉變,少一些召回,對消費者負責,讓行業平穩度過這段“寒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