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社交流量的劇增社交電商也蓬勃發展,當我們用一部手機在家里就可以基本完成生意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這個行業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以次充好、山寨假貨等質量問題,則屢次被曝光。阿里巴巴商學院執行院長章劍林在社交新零售高峰論壇上表示,“對于社交電商來講,不規范到規范,從國家到行業都在努力,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10月13日,在由浙江在線主辦,漢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承辦的“社交新零售高峰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論壇上,相關產業專家和企業家就社交電商及社交新零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秘書長于立娟、福布斯中國首席執行官李思衛、阿里巴巴商學院執行院長章劍林、私募基金木槿資本的始創管理合伙人蔡耀庭、恒基集團投資部總監陳英龍,及漢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延亮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論壇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秘書長于立娟,分享了中國互聯網協會《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397.78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3%;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從業者規模預計達到3032.6萬人,增長率為50.22%。從報告看出,社交電商近一年的時間保持著較高增長速度,越來越多的人群成為社交電商的創業者。
發展,曾經的微博代購是社交電商的開端
也許我們誰都沒想到,在2011微博上那個每天要發上幾十條商品實物圖的漂亮某國海外代購姑娘,則是今天社交電商的開端。社交電商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高頻、低成本模式,隨著2013年微信支付的出現,形成了閉環,得到了極速的成長。
在微信這個社交網絡里,可以完成從展示、選擇到購買貨物及配送的整個過程。微信發展到現在,占據了用戶55%在線使用時間,觸達了傳統電商大量未能有效覆蓋的用戶群體。就像我們很多長輩沒學會網購,但卻能在微信上買的很開心。
隨后2015年社交電商行業領先者云集和拼多多先后成立。如果不回頭去看,我們很難置信,拼多多僅用了3年的時間完成了在美國的上市。而這之前京東完成上市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
在論壇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秘書長于立娟表示,中國互聯網協會做了近四年中國社交電商發展的報告,從報告中得出,行業規模平均每年保持85%的成長,這意味著當傳統電商以20%-30%增長時,社交電商則以其3倍的速度在成長。
變革,品控是社交新零售企業要抓的重點
較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人、貨、場的變遷。人,也就是消費者從年輕化到全齡化結構的擴張;貨品設計理念從圍繞產品規模化提供到個性化設計不斷提升;場景從中心化電子商務平臺到碎片化社交平臺的演變。
社交電商的出現離不開“新零售”的崛起,線上、線下、技術、數據、供應鏈,零售價值鏈上所有要素和場景的融合。而社交新零售,又區別于社交電商模式,它則更適于實體傳統企業進行升級轉型的一種模式。
福布斯中國首席執行官李思衛在論壇開始講到,“社交新零售,第一特點是以人為中心,第二特點,則是要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的對接,當中涵蓋生產、物流、配送、銷售、客戶維護、售后服務以及會員的維護,每個環節都有它的數據。”
從剛開始傳統大佬的不屑,到現在的紛紛入局。社交新零售對傳統零售企業來說,往往意味著更高的要求。漢德森首席執行官李延亮在論壇上做了進一步解釋,“在社交新零售下,傳統零售業想要轉型,必須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整個運營模式。快是其中很重要一個特點。傳統線下實體店面對客戶投訴可能花個一兩天來解決都很正常。但在線上,五分鐘就有可能是‘災難’。這就要求企業無論從技術、人員配備、員工意識等方面都必須與之相匹配。”
李延亮表示,漢德森在去年就開始構建社交新零售模式,作為立足于中國的世界級家庭健康管理方案的營養品服務商,漢德森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借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交電商的快速發展,能夠把原來的行業做一些改造和升級。
而面對傳統企業如何要更好的向社交新零售轉型和升級?阿里巴巴商學院執行院長章劍林給出了五點建議。章劍林表示,第一是要保持品控,給消費者最優的品質永遠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第二,企業應該善于利用網絡來做;第三,要打造全場景消費領域,給大家一種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第四是數字化供應鏈;第五則是柔性制作。他還強調,基于這些背后最重要的是大數據和數字化。
此外,就此問題恒基(中國)投資總監陳英龍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企業在擁抱社交新零售的同時,不應拋棄老的基因,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去把企業基因做優化和升級。他建議企業去聯盟,打造屬于企業特性的生態圈。
現在,社交新零售不僅受企業的關注,同樣也受資本的青睞。木槿資本始創管理人蔡耀庭在論壇上,分享了作為投資人對社交新零售投資的五個標準。他表示,首先看重品質;其次看重用戶數量和獲客成本,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用戶數量越多越好,但獲取用戶的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再次,更好的服務體驗、全新的技術及跨平臺和媒體的能力,都是投資衡量的標準。
未來,社交電商領域將逐漸規范
當然,社交電商的發展也伴隨著問題,無論是一些社交電商曾陷入的傳銷質疑,還是產品山寨問題,都顯示著新經濟領域的不完善。
2018年7月,《社交電商經營規范》在商務部網站正式公開征求意見,《規范》對售后監督與保障也做了更全面的要求:消費者在收到商品與服務后可依據國家規定或約定在七日之內要求退貨,超過七日后也可與經營者進行協商要求更換、修理等服務。由此國家級行業標準的正式亮相,將進一步支持和促進社交電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