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份媒體曝光深圳自如公寓室內甲醛超標后,近日,深圳魚悅公寓因房東之間糾紛導致400名租客日常起居受擾事件又引發熱議。同時,近期深圳市消委會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的數據也顯示,長租公寓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深圳長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怎樣才能將它納入規范發展的軌道?業內人士指出,標準化管理或是拯救行業的良方。
問題頻發誠信度備受考驗
2015年以來,深圳長租公寓行業發展迅速,但從深圳消委會公布的信息及媒體的曝光來看,深圳長租公寓存在的收費不規范、環保安全不達標、金融風險高、權益不對稱4大問題,這些不僅消耗著消費者的耐心,也考驗長租公寓的誠信度。
收費不規范是深圳長租公寓行業司空見慣的現象。有租客稱,今年6月28日與自如友家簽訂月租1230元的租房合同,當其在2018年8月9日提出轉租申請后租金卻變成1530元,短短兩月租金漲幅達24.4%。租客要求調價時,商家以這是系統定價為由相拒。另一名消費者則遭遇收費不透明問題,他介紹道,公寓方對收費細項并未明示,等租客交了定金,到了簽訂合同時才知道要交如樓道垃圾清理費、電梯管理費、樓道燈費、家具使用費等費用。還有租客對一些公寓設定一定比率的月租漲幅提出質疑,認為租賃價格和通脹率是有漲有跌的,公寓方設定固定的月租增幅不合理。
深圳長租公寓的環保問題自今年下半年成為投訴熱點。據報道,當事人雷女士今年4月住進自如旗下的長租公寓后,發現空氣有異味,身體不適,請第三方機構檢測后發現房屋甲醛超標,遂與自如交涉。自如為她做了3天的室內空氣治理,并向她提供有斯凱希環�?萍加邢薰旧w章的空氣達標報告。事情本應就此告一段落,誰知半年后,雷女士及共租的王女士皆出現身體不適、生理期紊亂等狀況。正好9月獲悉自如檢測機構“斯凱希環�?萍加邢薰�”被公布根本不具備國家認證的CMA甲醛檢測資質,于是雷女士再次讓自如檢測室內空氣,重新檢測時又發現甲醛超標。
雷小姐事件后,深圳又接連出現長租公寓甲醛超標的案例,而深圳市消委會2018年第三季度投訴數據顯示,自如友家房屋空氣質量問題的投訴達33宗。業內人士認為,部分企業出于自身短期利益考慮,采用劣質建材,壓縮空置期,忽視租客人身健康。
相比收費及環保問題,長租公寓給租客帶來的金融及征信風險也很嚴重。據悉,長租公寓租賃交易中,公寓方普遍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租房貸”的形式,將租客的交租行為轉變成租房信用貸款還貸行為,從而給租客帶來金融及征信風險。今年8月,深圳消委會透露,第三季度收到多起關于長租公寓“房租變貸款”的投訴。市民黃小姐的投訴就比較典型,據她稱自己在蛋殼公寓交了500元定金,蛋殼公寓規定定金協議簽訂3天之內需要簽訂正式的租房合同。但是她在網上查詢發現交租方式是一押一租,實際上是以她的名義簽訂一年的貸款合同,相當于每月歸還貸款。而蛋殼在與她簽訂定金協議之前完全沒有告知,隱瞞了交租方式。黃小姐拒簽合同后,商家表示定金不能退。
黃小姐所反映長租公寓的“租房貸”是一種隱性的預付式消費,長租公寓服務商自行或與其他貸款機構(如小額貸公司)合作使用租客信息簽訂信用貸款合同,然后將貸款資金擴充為資金池,不斷進行租客和房東的資金和期限錯配,并利用資金池中的資金用于投資或其他用途。由于長租公寓服務商沉淀的大量資金未被第三方機構監管,比傳統的預付式消費更具隱蔽性和欺騙性。一旦長租公寓服務商非正常停止運營,將產生大量租客無法正常償還貸款的情況,其征信信譽也將受到牽連。
在長租公寓租賃行為中,當事人權益不對等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據深圳市消委會調查暗訪,蛋殼公寓合同規定租客僅有兩種情況下有權解除合同,而中介卻有15種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自如公寓合同規定租客僅兩種情況下有權解除合同,而其卻有8種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雙方的解約條件明顯不對等,對租客一方不公平。
引入標準化或能開創監管新局面
對于長租公寓行業層出不窮的問題,社會各方都十分關注。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呼吁,要求長租公寓服務商杜絕哄抬租金、放大金融杠桿、剝奪消費者合法權益(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設立霸王合同條款、挪用房租和貸款、變相強制租客以貸款付房租等行為。業內專家建議,所有長租公寓房源應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對室內空氣進行檢測,合格后再對外出租,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長租公寓在監管上缺乏科學合理、精準明晰的行業標準供參考執行。因此,立足行業特點及現代治理手段的發展趨勢,采用標準化手段,或許能更好地開創行業新局面,同時取得更佳的監管效果。其中,長租公寓的房屋品質、當事人權利義務、租賃合同必要條款和禁止條款、相關程序手續等,更應以標準化的方法來界定和規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