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昨晚《焦點訪談》曝光的這家醫院已經關門
不久前,一些患者向《焦點訪談》反映,她們在吉林長春和美婦科醫院看病時遇到一些鬧心事,本來就想查個身體,結果被醫生誘導,檢查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直到上了手術臺,而且躺上手術臺后還漲價,查身體怎么就陷入了手術連環套?央視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患者檢查身體卻被逼做宮腔鏡 醫生:忘了為什么讓她做
小雨今年25歲,十多天前,她因為小便時有些不舒服,走進吉林長春和美婦科醫院想檢查一下,沒想到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治療。
患者小雨:
“啥也沒干光檢查就花了兩三千,完了又說做宮腔鏡,我說不想做,他就一直說到你做為止。”
據了解,宮腔鏡是一項微創性婦科診療技術,是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用于子宮腔內檢查和治療。它有嚴格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可能存在子宮穿孔、空氣栓塞等多種并發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是一個專業的微創診治部門,記者了解到,今年1到10月,他們中心近12萬例門診中,進行宮腔鏡檢查的人數只有8000多,只有不到7%的患者進行了宮腔鏡檢查。
但是當問醫生為什么要建議小雨做宮腔鏡時,長春和美婦科醫院醫生武昭輝說:忘了為什么讓她做宮腔鏡檢查。 忘了……忘了……
上手術臺后被強行加價 不做也得做
一個宮腔鏡的手術費用是580元,可小雨要付出的不僅是這個數。小雨說,做宮腔鏡之前醫生告訴她,她體內還有一個贅生物需要去除,價格是1800元到2800元。在醫院滾動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贅生物手術的價格是2680元,可是等到小雨在手術臺上進行宮腔鏡探查時,醫生告訴她手術價格是4800元。
當時給小雨治療的醫生武昭輝表示,當時給小雨介紹價格是1800元到5800元不等,但她的贅生物數量多,另外便宜的做完了之后會形成斑痕,所以讓她做4800元的。
醫生在手術臺上告訴她只能做4800元的,別的都不能選,而這個時候小雨已經無力抗拒了。
患者小雨:
“到手術臺上就給你綁上了,好多人,而且特別疼,我就沒有辦法了。跟我說4800的必須得做了,不做怎么怎么樣。那個時候特別無助,相當于給你綁在了手術臺上,不做也得做,然后就麻藥上了,就做了。”
做了這項切除術,等到手術做完,她還處于迷迷糊糊的狀態時,她又接受了一個照射治療。小雨說她不知道,錢是朋友交的,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幾小時花了近萬元 大部分在手術過程中支付
就這樣,從走進醫院查個小毛病開始,僅僅過去了幾個小時,將近1萬元已經花出去了,這其中大部分是在手術的過程中要求支付的。對于這樣的收費和手術模式,醫院的流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記者:“手術前說好的價格,不管交還是沒交,到手術室里有變化會怎么處理?”
長春和美醫院院長康玉敏:“沒有這種可能。”
記者:“在手術以前就應該完成這些?”
康玉敏:“進手術室以后基本繳費都已經完成了。”
而小雨否認了這一說法,她表示手術費是在手術臺上交的,當時自己已經沒有辦法,特別難受,一系列檢查之后身心俱疲,已經受不了了。
患者小雨:
“當時我在手術臺上,他問我讓你朋友交,還是你交,那個時候我還清醒著,我就說讓我朋友把手機拿來我交。”
患者小雨的宮腔鏡報告,檢查時間清楚地標明是11月13日15點44分,而她手機里的微信支付截屏交易記錄顯示,當天下午15點52分,也就是在宮腔鏡檢查后8分鐘,她通過掃二維碼支付了另外一項手術的費用4860元。
網上有諸多類似投訴醫院對患者進行心理、物理控制
小雨的遭遇并非個案,在互聯網上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對這家醫院的類似投訴。這家醫院先推薦、說服患者做個宮腔鏡580元,等患者在做宮腔鏡探查術時,有的醫生會提出其他手術的要求。
另一位17歲的女孩小陳就是這樣。她在這家醫院做完了宮腔鏡檢查后,醫生要求她再做一項手術,她當時堅決不同意。
醫生沒有理會小陳不做手術的意愿,而是走出去找到小陳的母親。
小陳的母親:
“醫生說孩子子宮必須得貼個膜,說挺重,得疼得要命。這么一說我就害怕了,給簽字了。”
心理專家認為,實際上醫院醫生利用的就是患者求醫時的特殊狀況。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劉遠表示,除了心理以外,醫院的物理控制是非�,F實的,在面對醫生和醫院的時候患者基本在行為控制上是弱勢的狀態,這種情況換了任何人,在那個位置上恐怕也要做后續治療,聽之任之了。
醫院連一級資質都沒有 曾在患者麻醉未醒時“幫”患者簽字刷卡
這家醫院醫生利用的是患者和家屬對病情的擔心和對醫院的信任,可是這醫院的資質實際上也有水分。
在這家醫院的網站上聲稱是自己二級專科醫院,實際上采訪中院長承認連一級醫院都不是。
11月14日,長春當地一家媒體就曾經報道過另一位患者劉女士在和美醫院的經歷,也是這個套路。和之前那位小雨患者一樣,醫生不僅建議她做宮腔鏡探查,并且在此基礎上做了兩個小手術。在手術之后,她在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被要求交錢,支付了7000多元的手術費用。因為劉女士隨身并沒有帶多少錢,刷了好幾張卡才支付成功。
記者:“這五張卡都是護士幫你輸的密碼?”
劉女士:“嗯。”
記者:“簽字了嗎?”
劉女士:“簽了,簽得很模糊,只有一個簽全了,是他把著我手簽的。”
這幾張刷卡憑條就是劉女士剛剛手術后因為麻醉未醒,而歪歪斜斜簽下的名字,有幾張她連名字都沒有簽全。
長春和美醫院院長康玉敏:“可能醫生講解病程過程中患者沒有聽清楚,或者醫生沒有給患者解釋明白。”
記者:“你們對醫生有沒有做處理?”
康玉敏:“有,這個醫生已經辭職不干了,因為跟患者溝通沒有到位。”
婦產專家:沒有必要做宮腔鏡 這是過度治療、過度檢查
僅僅是個別醫生溝通沒有到位嗎?
記者了解到,給節目中這三位患者進行治療的是不同的醫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給患者做出了做宮腔鏡的診斷。他們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宮腔鏡呢?記者把小雨和劉女士的B超報告提供給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的幾位婦產專家查看。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孟元光:
“我覺得可以觀察,還沒有做宮腔鏡的指征,這種做法可能治療有點過度了;治療的適應癥把握不準,治療過程中術前的評估沒做到位。”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教授陳蔚琳說:“盆腔積液不是做宮腔鏡的指征,這是無指征操作,就是說沒有必要,過度治療、過度檢查。
長春市衛計委介入調查 長春和美婦科醫院已停業
近幾年,一些醫院術中加項、術中加價的現象也多次被媒體曝光。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就在今年十月,國務院剛發布了新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加強了預防手段。
其中第四十七條規定,醫生或醫療機構未按規定告知患者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由縣級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要暫停執業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劉女士的經歷被媒體曝光之后,長春市衛計委介入調查。11月16日,長春市衛計委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營醫院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一條提到要“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價格公示制度。”
昨晚,記者探訪被曝光后的長春和美婦科醫院,看到大門上已貼出“本院暫停營業,內部整頓”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