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18電商大促還有一周多,以格力為首的空調企業已率先“打”了起來。
6月10日下午,格力在微博貼出一張《關于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舉報信》,一時引發了不少輿論關注。
格力在這封舉報信中稱,要向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實名舉報奧克斯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問題,稱經格力實驗室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測試,奧克斯生產的部分型號空調產品與其宣傳、標稱的能效值差距較大。格力認為此舉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國家節能減排環保政策及市場公平競爭的良性秩序也造成了巨大破壞。格力的微博也同時@了中國市場監管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官方微博。
不僅如此,格力還列舉了奧維云網公布的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額TOP 20機型排行榜數據統計,其中有兩款奧克斯的“不合格”產品去年一整年線上零售額16.71億元,銷售量近百萬臺套。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舉報奧克斯的原因,格力方面表示是由于”有很多消費者向其表示奧克斯價格便宜但耗電量很大的意見“,因而激發了格力用自家實驗室檢測競爭對手產品的行為,并經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加以認證。
僅憑格力單方面的說法,目前還很難斷定奧克斯的產品是否存在產品質量不合格問題,況且所謂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到底是誰,公告里也并未指名道姓。
但奧克斯的用戶為何會向格力抱怨前者的產品問題,又是什么原因驅使格力以如此激進的方式指責、舉報奧克斯,而非其他品牌?這些問題在沒有找到確切答案之前,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公關戰,甚至是營銷戰。
在格力的發展史上,憑借對本家產品品牌和技術的深度自信,格力的當家人董明珠曾多次對競爭對手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進行過公開抨擊。這當中既有格力的老對手美的,也包括”新對手“奧克斯、小米等等。
針對美的的“一晚一度電”產品宣傳,董明珠曾公開炮轟:“類似這樣的技術,還可以去領國家科技進步獎,用這樣的頭銜來欺騙我們消費者,我認為是悲哀的事情。”董明珠甚至將美的收購庫卡形容為“小偷”,稱“從來不認為買一個技術,能讓一個企業成長壯大。企業買技術就好像小偷不經過努力直接索取。如果一家企業是小偷,它就永遠是小偷,不可能當領導,只能逐利而行。”
格力與美的長期以來積怨頗深,或因專利問題,或因人員挖角問題。對奧克斯的抨擊,某種程度上也有著格力打擊美的的影子。
去年4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對格力訴奧克斯空調專利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稱奧克斯侵犯珠格力的空調技術實用新型專利,需立刻停售侵權的八個型號空調產品,并賠償格力經濟損失4000萬元。對此,董明珠強調,格力對侵權保持“零容忍”態度,將為保護知識產權奮斗到底。
今年3月,董明珠在一場新浪舉辦的活動上還提到,“現在奧克斯天天在我這兒挖人,甚至挖的人過去改名換姓,怕我們追究。這樣的人都在,你認為我們怎么辦?”在董明珠看來,能帶領格力取得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通過不斷的“斗爭”和努力得來的,因而必須用盡全力保護成功果實,即使這種保護措施不可避免地得罪競爭對手。
董明珠一直在給格力戴上一頂充滿正義之感的企業道德大帽,也許其產品本身和市場份額優勢明顯,但這種激進的“攻擊”行為很容易被外界解讀為是格力面對競爭所產生的“緊張”和“不平”。
從2016年到2017年,奧克斯在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直線提升,一改以往二線空調品牌身份,甚至會在某個電商大促期間快速登頂。奧克斯集團董事長此前曾表示,奧克斯6年電商銷量增長近56倍,未來將實現銷量每年增加35%,到2022年銷量達到5500萬套以上。
觀其打法,無非是較低的售價和較高的性價比,但也正是這種“看天看價”的空調市場特性,給格力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壓力。在銷售承壓的狀況下,格力必須要做出反擊,以正義之名也好,以營銷之名亦可。
對于格力這種借“舉報”反擊競爭對手的行為,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游云庭表示,舉報競爭對手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是企業的合法權利,但如果舉報的信息存在不真實或者夸大的,企業可能侵犯其他企業的法人名譽權和商品信用權。如果是實名舉報,有證據,有法律效力,有關部門應當調查。第三方的檢測報告是舉報的重要依據,但只有參考價值,有關部門如果調查,會重新進行檢測。
截至目前,奧克斯方面也已發布聲明,稱“格力舉報不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