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是拉動GDP高速發展的三匹馬車之一,隨著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幾年的電商的快速發展,人們購物觀點的不斷改變,電商年中大促再次掀起一波“買買買”熱潮,未能夠帶來更大的購物客流量,直播賣貨更是成為推波助瀾的新興方式。誘人的海鮮直播吃,好看的裙子現場試,邊看視頻邊下單的新鮮體驗讓“剁手”變得更加有趣輕松還有眼球的愉悅。但光鮮而有前衛的直播購物背后卻是問題產品的退貨難、投訴難,跟著主播“買買買”并非毫無風險。
不便宜、沒好貨 主播并非總靠譜
在流量變現的助推下,抖音、快手等擁有大量受眾的視頻平臺均直接或者間接的開設了自己的購物通道,或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在視頻中直接貼入購物鏈接。
網紅主播推薦好用的產品,消費者觀看視頻后可以一鍵下單,看似這樣順暢、輕松的購物流程,然而,等著他們的是之后消費者在需要售后服務時卻總是坎坷頗多。
某網友關注了一名擁有300余萬粉絲的主播,今年5月她在主播推薦下買了兩雙運動鞋。“結果收到發現質量特別差,鞋底鼓著大包,產品的質量與做工手感與視頻里的完全不同。”某網友說,自己聯系了賣家,卻被告知不屬于質量問題,不予退換。
她去該主播的視頻下留言希望警示其他網友,卻發現自己很快被主播屏蔽,無法發言。
記者進入某視頻平臺的網上商城,發現產品頁面內并沒有評論界面,只有“曬單”選項,只有已經購買者拍攝的視頻才能顯示在這里。但是記者看到,無論是銷量為119件的一款連衣裙,還是高達6000余件的一款海鮮,顯示的曬單數量均為零。這為消費者了解商品真實情況造成巨大鴻溝。
女子花三萬買了塊被"美顏"過的翡翠
邊講解邊銷售,不少主播還帶入現實場景,如直播逛實體店幫消費者把關砍價,還可與消費者進行互動,看上哪款商品主播則直接和貨主砍價;此外還有主播玩起了拍賣,擺出商品、價高者得。除了看直播買衣服外、還可看直播選水果或通過直播買花等……網絡主播們在平臺上積累了一定人氣后,與商家合作進行營銷,主播一邊直播產品,屏幕一側便會彈出鏈接,消費者點擊后便可切換到與之合作的購物平臺消費,一次"完美"的營銷就此完成。但光鮮的直播背后,問題產品退貨難、投訴難頻頻出現,可以說跟著主播"買買買"并非毫無風險。
江蘇南通的李女士觀看了兩場玉如春翡翠淘寶店銷售翡翠毛料的直播,商家宣稱,這塊翡翠毛料是自己收藏的,現在以三萬元的價格出售,并承諾這塊翡翠毛料可以加工九個完美的手鐲,李女士很是心動,于是買下了這塊翡翠毛料,并委托對方加工手鐲,李女士收到貨之后,打開一看非常的失望。
南通市民 李女士:等我們收到實物以后,我發現跟玉如春翡翠淘寶店客服,給我看的照片完全是兩樣的,有嚴重的裂紋在上面。
亂象多、服務差 消費者面臨好多“坑”
依靠社交屬性和直播形式,短視頻平臺上的電商發展迅速,而與傳統的電商平臺不同,這類電商主要利用單品流量進行引導、推廣,并吸引顧客來光顧。看似更加親切直接的售貨方式,卻存在諸多問題。
消費者面臨好多“坑”
依靠社交屬性和直播形式,短視頻平臺上的電商發展迅速。不過,看似更加親切直接的售貨方式,卻存在諸多問題。
售后服務堪憂
由于平臺缺乏對售貨商家的有效監管,不少商家并不按照電商有關規定執行退換貨政策,售后服務態度惡劣。
虛假宣傳橫行
很多消費者投訴,他們在短視頻平臺上購買的商品與視頻直播中的產品嚴重不符,商家虛假宣傳成為“常規操作”。
價格信息不對稱
業內人士表示,這類電商青睞那些對網上購物不太熟悉的群體,他們缺少對比同類商品和比價的意識,只要產品看起來新奇實用就會產生購買欲望,而部分商戶定價可以做到大型電商平臺的2—3倍,利潤空間極大。
權益受損維權難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提示,消費者通過抖音、快手這些直播平臺上購買商品,建議首先查看對方的公示信息,查看其是否有營業執照,如果平臺沒有公示商家營業執照,建議盡量不要購買其商品或服務。否則自身權益受損后,很難依法維權。
維權難、追責艱 直播平臺仍需完善
“雖然抖音、快手的定位是社交平臺,但只要其在平臺內開設店鋪,從事銷售商品或服務的經營活動,就應該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電子商務法履行電商平臺的責任義務。”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他表示,消費者通過抖音、快手官方購物渠道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如果平臺不能提供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也可以向平臺要求賠償。平臺賠償消費者后,可以向銷售者追償。
“電子商務平臺應當對消費者承擔安全保障義務。”上海君瀾(無錫)律師事務所律師何至誠表示,電子商務法有相關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損害的是消費者生命健康權,電子商務平臺未盡審核義務或安全保障義務,消費者還可直接向平臺追償。
今年以來,快手等直播平臺也加大了對商品售賣的管理力度,不僅發布了平臺電商經營管理的規則,還對數批違規用戶進行了處罰,對因為商品質量、物流、售后等方面違規的用戶,關閉購物車功能30天,在售商品全部下架,嚴重違規的用戶還將被關閉直播功能30天。
陳音江提示,消費者通過抖音、快手這些直播平臺上購買商品,建議首先查看對方的公示信息,查看其是否有營業執照,如果平臺沒有公示商家營業執照,建議盡量不要購買其商品或服務。否則自身權益受損后,很難依法維權。此外,消費者通過直播平臺商家消費,還應保存好商家承諾、支付憑證等消費憑證,遇到問題及時與商家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