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實上,退款難只是成人教育行業亂象的一隅。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年成人本�?圃谛W生大約為670萬左右,根據每學年學費大約3000-5000元估算,市場規模大約為 200-300億元之間。”
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培訓市場存在著高度分散、競爭激烈,各種機構良莠不齊,頭部企業數量較少的特點,再加上“一錘子買賣”的屬性,容易形成“重營銷,輕服務”的商業模式,市場亂象叢生。
近日,大量學員投訴一家名為“升學教育”的機構,稱遭遇到了退費難的問題。藍鯨教育發現,“退費難”只是成人教育行業亂象的一隅,虛假宣傳、霸王條款、電話騷擾等現象已成為行業通病。
投訴:虛假宣傳、霸王條款、退學退款難
在朋友推薦下,想要提升學歷的張小姐登錄了升學教育的官網,留下電話號碼并查看相應的課程。幾個小時后,升學教育的客服打來電話,詢問張小姐的需求,并極力推薦課程。
此后的幾天,升學教育的客服人員一直聯系張小姐報名,并告訴她,優惠馬上就要截止。當晚十點左右,在客服的催促下,張小姐報名了專升本的課程。
“我和他說,能不能等我再去了解一下,過幾天再報。對方就一直催我,說這個優惠活動快沒了,然后我就付款了。在微信上付了首付,299元,簽了協議,分期付款,最開始推薦的是百度分期,我用的是信用卡分期。”張小姐說。
報名成功后,工作人員給了張小姐一個APP賬號。“登進去看,感覺對我幫助不大,因為很多在網上都可以查得到。然后越想越不對勁,我上網搜了一下升學教育,就發現很多人投訴,我就申請退款了。”張小姐表示。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在尋求退款時,售后卻宣稱要扣25%的注冊費,“如果不想扣就降班,或者再拉一個人報名來抵消我的名額。”
與張小姐有相同的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今年以來,聚投訴、黑貓投訴上,關于“升學教育退費難”的投訴量激增。截至6月18日,在黑貓投訴和聚投訴平臺,有關升學教育的投訴量分別已達1931件、1196件。投訴內容涉及虛假宣傳、霸王條款、不予退學退款等問題。
有消費者在6月8日投訴稱,“深圳市升學教育于2020年5月19號聯系本人推薦專本套讀, 告知2.5年可以全部結業,經本人同江蘇自考辦確認,大專同本科考試時間有沖突,不可能2.5年結業,深圳升學教育存在虛假宣傳及欺騙性入學。本人5月22號繳納558元學習注冊費及10614教育費。5月28號申請退學退費,升學教育班主任及售后客服互相‘踢皮球’進行推脫,并告知退學需收取總費用25%注冊費,且申請退費截止目前一直沒有兌現。”
另外,還有投訴顯示,消費者不僅面臨著退款難,在銷售人員的推銷與建議下,不少經濟能力不足的消費者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了貸款分期。
“業務員告知公司可以交個首付,剩余可以分期付款,并沒有和我說是貸款,報名后發現對方居然是拿我們信息去不同的貸款APP,例如‘融易分期’分期貸款,而且并未告知。”
“報名的時候先是讓我交500,說的是看我的決心是不是確定報名,然后根本沒有跟我說要貸款分期。就讓我跟著步驟走,如果我知道是貸款我一定不會報名。莫名其妙就在‘有錢花’上貸了4842元。”
一旦消費者想要申請退學退款、終止貸款就會發現,無法退款且貸款也停不掉,如果消費者自己不還款,個人征信還會受到嚴重影響。
針對以上情況,某知名律師向記者表示,如果確實有機構是在沒有滿足學員知情權的情況下,為其辦理貸款,并要求他承擔利息,這種做法不符合法律法規,學員沒有義務承擔。
另外,合同法規定,如果合同的提供方沒有特別提示加重對方的限制、減輕自己責任的一些條款,也就是限制了用戶方的基本權益,擴大了用戶方的基本義務的條款,對于被限制一方來說,這樣的條款不產生法律約束力。
升學教育退學難背后:一名客服對接上千學員,交費后不管死活
資料顯示,升學教育成立于2013年4月,定位為成人學歷提升在線教育,業務板塊包括自學考試、成人高考、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等。2014年6月,上線了網絡學習平臺;2015年3月,將面授+線上錄播教學轉型為在線直播教學。2018年8月,獲近億元A輪融資,對外投資11家公司,有39處分支機構。
升學教育離職員工王灝(化名)表示,自己2016年面試了升學教育的運營崗位,入職后發現,其實是做班主任,“雖然內部一直宣稱我們是老師,其實做的無非是客服的事情。處理學員各種各樣的事情,包括退費。”
王灝進一步表示,“升學教育學員那么多,其實招募的管理人員非常少,學員根本就找不到班主任,電話也打不進來,有些根本就是交了錢了就不管死活。后臺分配給我管理的學員是1000多個,和我說,在我在崗的日子里,這1000多人有什么事情都是我來處理,如果學員不想讀了,要求退費,也會扣我績效。”
百度信譽顯示,升學教育僅在去年一年就收到4份裁判文書,案由為“廣告合同糾紛”和“民事合同糾紛”。
另外,百度信譽還顯示,升學教育涉及股權凍結、行政處罰共計4起。
媒體觀察近半年數據匯總分析以及企業輿論趨勢均顯示負面。
行業亂象:害群之馬透支行業商譽
針對以上現象,藍鯨記者聯系了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他預計,未來五年,成人教育市場以低單位數增長,到2024年,在校生規模將接近700萬左右,市場規模大約為250-350億元。行業普遍存在著,可選專業有限,仍以管理、人文語言學科類為主的痛點。部分從業機構會選擇開拓更多合作院校,拓寬可選科目等方式來應對這一痛點。
王昕認為,成人教育賽道具有諸多特殊性。首先,自主性學習能力較高。成人教育是主要面向在職從業人員的學歷提升、專業進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進階,與K12階段相比,成人教育的主動性學習能力較高;
其次,學習形式多樣化。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形式主要有脫產、業余(包括半脫產、夜大學)網絡、函授等,學習形式較為靈活且各有特點,適合不同類型考生,考生可根據實際自由選擇。
第三,用戶粘性較低。成人高等教育由于教育年限不及K12階段,多為一次性教育投資。K12用戶涵蓋幼兒園至十二年級,通常會進行多學科、多學年的學習以及課后輔導;
第四,客單價較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客單價(每學年學費)普遍高于K12教育。
基于以上特殊點,成人高等教育培訓市場具有高度分散、競爭激烈,各種機構良莠不齊,頭部企業數量較少等特點。加上其“一錘子買賣”的屬性和“退費”、“助學金”、“一年拿本科”等的營銷噱頭,容易形成“重營銷,輕教學”的商業模式,對企業乃至行業的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
王昕進一步表示,部分無良機構為了獲客,以退費為噱頭吸引大量學員,通過設置隱藏條款,有條件退款等方式,拒絕兌現不過退款的承諾。這將對行業整體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會降低客戶對行業、機構的信任度,屬于透支商譽的行為。
對此,王昕建議,機構應當盡量減少“不過退費”之類的宣傳,更多采取提供增值服務,例如提供線上課件、線上答疑等服務,或者限定時間,3年不過退款等。同時,按規定執行合同,如有類似宣傳,需在一開始就說明限定條件,告知顧客不可抗力條款、退費條款。另外,機構應預先審核學員資質,推薦合適的專業方向和課程,減少其不過或者不滿意教學質量而退款的要求。除此之外,采取線上加線下或者純線上模式,減少運營成本,一旦退費現象發生,成本也能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律師提示學員,在選擇課程是要提高風險意識,切忌輕信推銷人員的話術,特別是在簽合同時,要注意鑒別合同中的漏洞和潛在陷阱。(靳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