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送樣檢測”“檢驗檢測包過”……近年來,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高速發展,但是檢驗檢測報告造假事件卻時有發生。今后,部分網絡交易平臺買賣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的行為將被嚴懲。
網絡買賣虛假檢測報告
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是消費者用于衡量和判斷產品質量與標準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存在虛假,那消費者就失去了衡量和判斷產品質量的基本手段,就很難有效區分產品質量的優劣,很難在購買商品時做出有效選擇。因此,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都特別注意研究商品的檢驗檢測報告,對沒有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的商品不予購買。
7月7日,有網友反映“部分網購平臺可購買質檢報告”:無需寄送樣品,只需在電商平臺上一鍵下單,一份校服“檢驗檢測報告”次日就橫空出世。報告上帶有CMA、CNAS字樣,聲稱甲醛含量“未檢出”,符合相關規定……
對此,有媒體曾對相關平臺進行了實測,確實存在可以購買到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現象。雖然售賣者采用了隱蔽手段和迂回方式,但經過媒體認真比對,還是得出了售賣檢驗檢測報告的結論。
接到舉報后,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已要求多家平臺企業依法履行平臺主體責任,對在平臺上銷售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網店立即進行處置。同時,責成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依法調查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堅決打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維護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網購平臺可以購買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的消息,顯然會讓消費者大吃一驚。因為,如果連這樣的報告都能買賣,那消費者還能用什么來衡量和判斷產品的質量,還能如何來防止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權益還如何得到保護。因此,必須對此引起高度重視。
據了解,檢驗檢測報告必須是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才能出具,且檢驗檢測機構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經過檢測之后才能出具。報告一旦出具,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存在違規問題,不僅檢驗檢測機構要受到嚴厲處罰,包括暫停相關業務實施整頓、取消檢驗檢測資格等,相關人員也要受到處罰。
市場監管總局:嚴打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
那么,消費者權益該如何維護呢?
7月16日,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獲悉,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打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部分網絡交易平臺買賣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等違法行為。
《通知》重點從六方面進行整治:
一是嚴厲打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對網絡交易平臺開展監測與專項檢查,對相關違法違規責任主體一查到底、嚴厲打擊;
二是壓實網絡交易平臺責任,落實平臺內經營者主體資質資格審核和信息公示義務,要求平臺內經營者提供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實驗室認可證書或者取得明確委托授權后方能在平臺上提供檢驗檢測相關服務,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公示;
三是清理整頓網絡交易平臺“不送樣檢測”“檢驗檢測包過”“一天出報告”“急速出報告”“不過全額退款”等虛假廣告宣傳信息;
四是督促檢驗檢測機構規范在網絡交易平臺上的檢驗檢測活動,指導機構依法依規維護自身權益;
五是加強政府部門公開查詢信息與網絡交易平臺數據交互貫通,強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查詢系統、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系統與網絡交易平臺的對接運用;
六是加強責任追究和行刑銜接,對涉嫌違法犯罪活動的,及時依法移送公安司法機關;對發現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相關市場主體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
《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認識,精心組織落實,嚴格督促平臺企業整改到位,全面梳理排查轄區內網絡交易平臺情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相關問題,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分解細化專項整治行動工作任務,督促各有關單位強化責任擔當,嚴格落實《通知》要求,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