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區舉辦2022年河南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
2022-06-06 點擊:次
文/李江濤
金黃的六月,麥浪滾滾,大地飄香,這是豐收的季節,是喜悅的季節。6月2日,在漯河市召陵區老窩鎮支毛陳村的麥田里,河南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漯河·召陵)賽區在這里開賽。1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躍躍欲試,10名久經考驗的機收減損能手摩拳擦掌,他們將在這片麥收戰場上華山論劍,爭英雄,論伯仲,一決高下,看誰能拿下今年的小麥機收減損之星。
據悉,今年的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召陵區是全省五個賽區之一,通過技能比武,正確引導廣大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風采,做貢獻,又好又快完成夏糧收獲,帶動全省糧食機收減損,為增加糧食產量做貢獻!
攝影/程琰
上午9點,河南省農業機械技術中心副主任蔣興寧一聲令下,10臺收割機依次進入考場。這場比賽不僅僅是要比誰跑得快,而且要比誰收得好,機收損失率低。
參賽機手謝國兵說,“小麥機收減損一是要看時間,十成收一成丟,九成熟十成收。二要看技術,在大比武之前,我把機器進行了認真調整,減少了秸稈的喂入量,把風速稍微調小了一點。三要適度割速,科學把握收割機行走速度,就像人吃飯一樣,要把喂入的秸稈完全消化,籽粒完全吸收進入收儲箱。把機收損耗減少到最低限度,努力奪取好的成績。”
召陵區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負責人黃相文說,“為了減少機收損失,今年我們提前舉辦了三期培訓班,把機手集中起來進行嚴格培訓,讓機手熟練掌握在不同時間的收割機調節方式,減少籽粒損失率。減損就是增收,如果按每畝減少1%損失計算,全區糧食可增收320萬斤。”
近年來,召陵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鄉村振興“一三五”行動為統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致力打造鄉村振興召陵樣板。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發展要求,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助民增收為核心,以安全生產為保障,加快推進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農機化工作實現了新的跨越。先后被授予“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區)”“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等榮譽稱號。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