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十年發展之路回眸
2022-07-08 中國質量報 點擊:次
建設質量強國 邁入質量時代——中國質量十年發展之路回眸
開欄的話
質量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對質量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并明確提出要建設質量強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紛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為更好地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輝煌歷程,中國質量報從今日起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質量強國·這十年”專欄,展示新時代質量強國建設偉大成就,凝聚建設質量強國的奮進偉力,激勵全系統意氣風發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每一次質量領域變革創新都促進了生產技術進步、增進了人民生活品質。中國致力于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2021年9月16日,西子湖畔,中國質量(杭州)大會隆重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
時間回溯到2017年。同樣在金秋時節,中國質量(上海)大會在美麗的黃浦江邊成功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質量體現著人類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質量。千百年前,精美的絲綢、精制的瓷器等中國優質產品就走向世界,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今天,中國高度重視質量建設,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努力為世界提供更加優良的中國產品、中國服務。”
從2014年首次舉辦中國質量(北京)大會以來,我國持續以國家名義召開質量大會,開創了中國質量發展的新歷史。這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質量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10年來我國持續推動質量強國建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有力見證。
質量政策法規高位推動
始于1978年的全國“質量月”活動,是我國質量發展領域的一項重要活動。從2011年開始,連續11年全國“質量月”的主題都會出現一個相同的“主線”:建設質量強國。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主題都明確“建設質量強國”這一主線,就是要把質量強國喊響,把質量強國的旗幟高舉。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火車頭”就是政策法規。1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屋建瓴,出臺一系列政策,從高位推動質量強國建設。同時,我國不斷完善質量領域相關法律法規,護航中國質量發展。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9次提到“質量”,并明確提出“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我國由此開啟全面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質量時代”。同樣是在2012年,國務院頒布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強調“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并提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堅持以質取勝,建設質量強國”。
“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要推進質量強國建設。這是繼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質量強國之后,“質量強國”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質量強國”的高度重視,以及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出爐,明確提出了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的目標。5年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再次提出要建設質量強國。這意味著從“十三五”時期開始,直至“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質量強國建設都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一項遠景目標。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推動質量強國和中國品牌建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首次發文提出建設質量強國。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提出“實施質量強國戰略”。
“質量強國是目標,也是方向,建設質量強國是過程,也是路徑。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過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努力,最終建成質量強國,既是應有之義,也是必然要求。”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蔣家東說。
在政策的引領下,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質量工作已經逐步建立了系統完備、開放透明、協同有效的制度體系、法規體系和責任體系。截至2021年9月,我國建立了以《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27部法律法規、138部行政規章為主干的質量法規體系。建立健全了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質量考核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同時,建立實施了全國質量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質量工作考核制度、設立中國質量獎、舉辦中國質量大會等一系列重大創新制度。
質量提升行動蓬勃開展
2015年,因被財經作家吳曉波“點名”,“智能馬桶蓋”在國內聲名鵲起,當時從街談巷議到媒體報道,從會議論壇到政府文件,經常能看到這個詞。
4年后,一次全國性的質量抽查,意外地讓臺州智能馬桶蓋迎來高光時刻,也讓之前“國內消費者‘海淘’馬桶蓋”的劇情發生了反轉。2019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了市場監管部門對網絡平臺銷售智能馬桶蓋的質量抽查結果:在抽檢的國內外產品中,韓國品牌不合格率高達6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被抽到的兩家浙江臺州制造的產品全部合格,合格率全國領先,品質也遠好于同批抽檢的國外品牌。
臺州智能馬桶蓋的高品質,離不開當地專門開展的質量提升行動。而小小的智能馬桶蓋也是中國制造提質升級的一個縮影。“質量提升行動”成為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推動中國制造“品質革命”的首要任務和措施,絕非偶然。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時強調“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
2017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2017年9月5日,我國質量發展史上首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質量工作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抓緊出臺推動質量提升的具體政策措施。也就是在這一年,臺州智能馬桶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正式開啟。在此后的數年時間里,臺州智能馬桶質量提升成效顯著,國抽合格率從2015年的12.5%上升到了2018年的92.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前,質量提升行動已在全國蓬勃開展。各地各行業大力實施質量強省、質量強業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已有31個省(區、市)提出了實施質量強(興)省戰略,2877個市縣開展質量強市(縣)活動,175個城市、2.7萬家企業參與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391個城市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
質量強,則百業堅強;質量興,則經濟健旺。通過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我國質量競爭力水平不斷提升。2014年—2018年,我國產品質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我國成為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國;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一個個閃亮的數字背后,是質量提升給中國質量發展帶來的倍增效應。
質量管理貢獻“中國方案”
一張張紅燦燦的證書,印著中國質量的最高榮譽;一個個銀閃閃的獎杯,閃耀著中國質量的標桿……2016年3月29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內掌聲不斷,人們在這里共同見證了中國質量的最高榮譽——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的誕生。
李克強總理專門對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各地區、各部門要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堅持改革創新,加強政策引導,把提升質量作為推動供給結構、需求結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質量獎2012年經中央批準設立,旨在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進質量管理創新,傳播先進質量理念,激勵引導全社會不斷提升質量,推動建設質量強國。10年間,中國質量獎已開展了4屆評選表彰活動,先后有28家組織和4名個人獲獎,凝練出中國航天“質量問題雙歸零”、海爾集團“人單合一雙贏”、華為公司“以客戶為中心、授權與管控相結合”等一批中國特色質量管理方法。
山東大學質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溫德成認為,中國質量獎的評選無疑對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方法與理念的誕生具有催化作用,今天我國完全有能力來進行質量管理方面的創新,向世界提供質量管理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創新、質量、管理也正好是中國質量獎的關鍵詞。在為質量管理貢獻“中國方案”的同時,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也是中國質量的標桿,體現中國質量管理的最高水平,貢獻中國質量創新的最新成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質量標桿的引領帶動下,我國廣大企業廣泛推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不斷提升質量水平。截至2021年9月,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5年達到93%以上,處于歷史最高水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大裝備質量可靠性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78。市場主體充滿活力、大幅擴容,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加到如今的1.59億戶。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的這一預言正在變成現實。10年來,我國以質量強國戰略為引領,堅持質量第一,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全面提升質量水平,穩步邁入“質量時代”。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