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慶消費投訴情況報告發布 食品類投訴最多
2024-01-17 上游新聞 點擊:次
1月15日,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重慶市消委會)發布《2023重慶消費投訴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重慶市消委系統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9029件、同比下降29.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17.67萬元。其中受理川渝跨區域投訴324件,及時辦結298件,為兩地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0.07萬元。
《報告》顯示,質量、售后服務、合同和價格問題是引發消費爭議的主要原因。質量問題6070件,占投訴總量的31.9%,售后服務和合同問題緊隨其后,分別為2741件、2514件,占14.4%、13.21%。
《報告》還顯示,2023年,重慶消委系統受理商品類投訴11467件,占投訴總量的60.27%;受理服務類投訴6404件,占33.64%;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投訴1158件,占6.09%。
其中,受理商品類投訴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食品類投訴4221件,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1604件,日用商品類投訴1449件,服裝鞋帽類投訴1217件,交通工具類投訴1107件。
受理服務類投訴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生活、社會服務類2988件,教育培訓服務類775件,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類737件,通信服務類569件,銷售服務類498件,占2.61%。
與2022年同期相比,旅游服務類投訴增幅較大且增幅居首位,增幅達53.21%。
其中,因住宿產生的消費糾紛尤為突出,占旅游服務類投訴的78.39%。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住宿退訂退款難,一些經營者故意設定不合理退訂政策,消費者一旦退訂將面臨退訂不退錢或者被扣取高額違約金的風險。因消費者行程變更(包含消費者主動變更或因客觀原因造成的被動變更)引發的退訂、退款問題占旅游服務類投訴總量的六成。二是個別經營者臨時“漲價悔單”,在旅游旺季或黃金周期間,個別經營者以各種理由讓消費者取消訂單后再漲價銷售,或者直接要求消費者臨時加價。三是不合理低價旅游團有所抬頭,且除了在傳統門店銷售外,開始轉戰直播帶貨、微信朋友圈、驢友圈等社交平臺。
同時,醫療美容類投訴快速增長。2023年,重慶消委系統受理醫療美容類投訴218件,同比增長38.61%,增幅居第二位。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醫療美容機構涉嫌虛假宣傳、過度承諾;侵犯消費者隱私權、肖像權;誘騙消費者辦理“美容貸”;銷售或者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等。
此外,近年來,網絡購物出現了不少新的宣傳噱頭和營銷方式,消費者往往被商家的各種虛假宣傳、打折促銷、限量發售等營銷方式所蒙騙,盲目下單后才發現掉入商家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消費者投訴網絡購物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虛假宣傳,如“稀有渠道”“低價撿漏”“庫存緊張”等夸大宣傳;二是花式促銷,如預售、滿減、紅包、優惠券等花式促銷手段,但實際上商品價格并沒有下降;三是使用虛假物流單號或者發“空單”,造成消費者既沒收到貨也無法退款。
針對各類投訴問題,重慶市消委會發布了部分典型消費維權案例,為消費者提供“避坑”指南。
洗車店撤場“不退費”
2023年7月,重慶大渡口區消委會陸續收到消費者投訴,稱其在大渡口區重慶業蘭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蘭公司)旗下萬達廣場洗車門店辦理洗車充值卡。后因該公司業務調整,大渡口萬達廣場洗車門店撤場不再經營,但未妥善處理已辦理洗車充值卡的消費者退款事宜。雙方多次交涉未果,消費者遂投訴至大渡口區消委會。
大渡口區消委會依法支持魯女士等108名消費者向大渡口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業蘭公司退還消費者充值卡中剩余的洗車費。
大渡口區人民法院按照與大渡口區消委會建立的訴源治理工作機制,將案件委派給大渡口區消委會進行訴前調解。
經大渡口區消委會組織調解,經營者與消費者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并進行了司法確認,蘭業公司退還消費者洗車費5.31萬元。
該案被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司法局評為2023年度調解典型案例。
低價旅游團強制游客購物
2023年8月,消費者李女士向沙坪壩區消委會投訴,稱其參加特價旅行團來重慶旅游,導游將游客帶到沙坪壩區渝九杏生活超市購物。
購物期間,店內營業員宣稱不買東西不準走,李女士在該超市被迫購買中成藥粉50克,花費400元。
消費者認為該中成藥粉價高質劣,向沙坪壩區消委會投訴,要求退貨退款。
經沙坪壩區消委會調解,經營者同意退回消費者購物款400元,消費者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客棧要求消費者“撤單”后漲價
2023年9月,消費者宋女士向江北區消委會投訴,稱其在美團平臺預訂了國慶節期間入住江北區錦之瀾客棧的訂單。入住前突然接到經營者的電話稱“客棧已經倒閉,換老板了”,要求消費者趕緊退房。
消費者按照經營者的要求在美團平臺取消了訂單,事后卻發現該經營者仍在美團平臺進行銷售并且房間價格已上漲。
消費者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要求經營者賠償損失。經江北區消委會調解,美團平臺同意賠償消費者100元住宿代金券,消費者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醫美機構侵犯消費者肖像權
2023年12月,消費者代女士向渝北區消委會投訴稱,其于2023年9月在重慶藝星美容做“超聲炮”項目,支付費用6499元。同年12月,代女士偶然發現,該醫院在新氧平臺上的“超聲炮”項目宣傳頁面,出現了她的面部照片并附私人賬號對照片進行了評價。代女士還發現,該美容機構歐洲之星項目下方也使用了她的面部照片進行宣傳。
代女士認為,藝星美容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拍攝其面部照片并用于商業宣傳,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和肖像權,要求藝星美容刪除照片并進行賠償。
經渝北區消委會調解,藝星美容在平臺上撤回消費者照片,并退還消費者2327元,另支付2000元作為賠償款。
“發空單”誘導消費者收貨
2023年9月,消費者王先生向重慶市消委會投訴稱,淘寶平臺某手機網點宣稱其有內部渠道,可以買到當前市面上緊俏的一款華為手機,且價格低于市場價。于是,王先生下單并支付6800元。
幾天后商家聯系王先生稱,手機已經發貨并出示發貨物流單,要求消費者須先確認收貨。消費者查看淘寶上物流信息顯示正在派送商品,便點擊“確認收貨”。但此后王先生一直沒有收到手機,且商家對催貨通知置之不理,于是王先生向重慶市消委會投訴。
經重慶市消委會調查發現,王先生一旦點擊確認收貨,淘寶平臺就將貨款轉入該商家賬戶。該商家已經多次采用“發空單”誘導消費者先行確認收貨的方式非法獲利,且其在淘寶平臺的保證金已不足以賠付消費者的損失。消費者已向公安機關報案,此案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平臺經營者虛構商品庫存
2023年10月,消費者廖女士向重慶市消委會投訴稱,其由于著急購買一套教材輔導書,搜索了各大電商平臺都顯示沒有貨源,最后在京東商城廷之盛文學專營店搜索到該書籍,于是下單并支付68元購書款。但消費者遲遲沒收到貨,查看平臺信息顯示該訂單收貨地址錯誤。消費者察覺異常,于是向重慶市消委會投訴。
經重慶市消委會調查發現,該經營者根本沒有該書籍貨源,系虛構商品庫存并虛假發貨。經重慶市消委會組織調解,京東商城退還了消費者的購書款。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