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品牌周|“十人談”共話能源品牌與新質生產力
2024-05-1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5月6日,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周暨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年會(2024)(以下簡稱“2024能源品牌周”)舉行能源品牌建設“十人談”思想會,圍繞“能源品牌與新質生產力”的主題,10位能源品牌領域專家及能源企業品牌工作者展開深入探討。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以來能源行業熱議的重點,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原所長韓文科,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巡視組副組長、央企品牌戰略專家李永生,北京工業大學品牌研究院院長祝合良,國能黃驊港務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強等專家,在能源品牌建設“十人談”思想會上交流品牌觀點,分享企業品牌建設經驗,共同展望十年后能源品牌發展的新征程。能源品牌建設“十人談”思想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副秘書長王兵主持。
能源行業要抓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方向
韓文科認為,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最鮮明的兩個特征,一是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側的革命,推進能源轉型,二是要實現綠色發展。具體來說,能源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生產側和消費側不斷推進技術,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的現代化,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做大做強新能源。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鄭新安看來,新質生產力意味著未來化、網聯化、科技化、創新化的發展方向。能源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結合,改造能源產業傳統的工作模式和發展模式,二是壯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劉友賓認為,加強環境保護就是為新質生產力做貢獻,環境保護就是新質生產力。“中國能源企業長期以來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并與環境保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綠色能源品牌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厚植其綠色的底色和成色,讓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能源品牌走向世界有更光明的未來。”劉友賓表示,新質生產力有很多維度,要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營造更好的文化氛圍。生態文化包括動員全社會更好地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新質生產力為能源品牌建設帶來無窮空間
“提到能源品牌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想到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多地想到其創新精神、科技實力或者環保理念,而這些也正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元素。”中國工業報社中工智庫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機械雜志社副社長孫崇銘表示,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開始注重品牌建設,并積極地推動綠色轉型與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李永生認為新質生產力與能源品牌建設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協同發展”的戰略關系。新質生產力為品牌建設提供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和想象力。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基于創新,基于高品質、高科技、高動能、高質量的內涵;品牌建設也是先進、優質、創新的性質,品牌的定位,傳播、營銷,有利于新質生產力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成為新的競爭優勢和新的品牌。若企業將新質生產力和其品牌聯系起來,形成新的品牌戰略,或者在原有品牌戰略中注入新質生產力的要素和新元素,就會增加新的風采、新的內涵、新的空間、新的競爭力、新的優勢。
祝合良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他看來,新質生產力跟品牌建設密切相關,二者共同的特征就是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助推品牌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能源產業在內的品牌的建設一定要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突出綠色發展理念,還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周志明表示,由于企業的功能定位、企業文化不同,不同的品牌在發展新質生產方面還存在一定差異性。例如能源央國企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擔當起引領能源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職責,中等規模的品牌更加注重在某一專業領域來實現科技創新突破,催生產業變革。
新質生產力賦能能源企業打造品牌
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劉強分享了國能黃驊港務公司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主要思路方法和成效。
他介紹,黃驊港的科技創新工作圍繞著創建世界一流的能源港口、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目標,秉承“服務國家、引領行業、支撐企業”三個原則。
服務國家方面,作為能源央企,黃驊港又是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能源大通道的主要下水港,對能源通道高效運輸能力有很高要求,科技創新基本圍繞著提能增效來開展。
引領行業方面,黃驊港是煤炭港口,屬于散貨港口,有別于集裝箱港口。黃驊港務自主研發散貨港口智能生產操作系統(CE-TOS),該系統解決了大型港口智能調度與協同控制成套技術難題,推動構建“全面感知、數據驅動、協同控制、動態決策”的現代化港口群智能化運營模式,可有效提高產業鏈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公司這些年多數研究成果在行業內進行了成果轉化和推廣。
支撐企業方面,科技創新是立身之本,圍繞我們的綠色、智慧、高效、平安港口建設,做了大方面工作,例如黃驊港在全球散貨港口中首次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建設。2024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副經理崔永祥介紹,該公司形成了以“實干奉獻 創新爭先”的文化品質和文化內涵,鼓勵著黃驊港勇往直前。技術人員茁壯成長,黃驊港在煤港智能裝船領域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填補了國內散貨港口自動化裝船作業的技術空白,項目全過程的核心技術全部由黃驊港務技術人員自主研發并實施,具備完全自主產權。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博爾塔拉供電公司黨委黨建部(黨委宣傳部)專責徐兢兢表示,作為一名在基層從事品牌建設的專業人員,親身見證和記錄了新質生產力在新疆電網的應用。電網巡線機器人、無人機巡線,無人帶電作業都是新質生產力給電網工作者帶來的便利以及變化,也激發著各個崗位的活力。
據了解,2024能源品牌周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中國工業報社、《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共同主辦,2024能源品牌周議題豐富、形式多元,主要涵蓋啟動儀式、主題大會、系列專題會、成果發布、卓越品牌展示、走進企業六大多元內容,旨在打造能源品牌的“嘉年華”。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