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養學會發布《新時代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策略和行動》白皮書
2024-06-05 點擊:次
近日,第19屆全國臨床營養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大會秉承傳承、規范、交流與創新的宗旨,以多學科臨床營養研究、學科建設、推廣臨床應用為學術重點,以“健康中國,營養先行”為理念開展,匯聚全國近2000名專家學者積極參與交流。會上,中國營養學會正式發布《新時代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策略和行動》白皮書。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教授楊月欣指出,全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大肆蔓延,耗費大量社會資源,給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加強慢性病防治迫在眉睫。研究顯示,合理膳食和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措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和慢病防治工作,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設立了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以及慢性病專項行動。《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也明確提出慢性病防治的工作目標。自2023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訂并先后印發針對成人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肥胖等8個系列食養指南,鼓勵基層衛生工作者結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實際,參考相關指南進行指導,輔助預防和改善慢性病。
據了解,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改善全民營養,有效防治慢性病,2023年初,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中國營養學會提出“食養是良醫(food as medicine)”的概念,強調在新時代積極發揮食養、食療、營養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作用。近期,中國營養學會組建了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工作組和專家組,組織編制完成了《新時代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策略和行動》白皮書,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以“食養、食療和營養治療”為技術措施,推廣“食養食療”工作模式和同防共治“智療”路徑,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控制危險因素,推動可持續的食養食療技術發展和應用,滿足慢性病患者健康需要,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和慢性病發病和死亡風險。
會上,有關專家和代表宣讀了《新時代慢性病防治食養食療科學共識》。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