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聯盟引領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專訪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總經理劉聰敏
2025-04-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在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氫能聯盟作為我國氫能產業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正引領著我國氫能產業向高質量、高效益的方向邁進。日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專訪了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總經理劉聰敏,就氫能產業的現狀、質量、標準、安全、檢測及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記者:劉總,您好!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能否簡要介紹一下當前氫能產業的發展狀況?
劉聰敏:你好!很高興接受你們的采訪。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在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當前,我國氫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已初步構建“制儲輸用”全產業鏈體系,是全球最大的氫能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氫能商用車市場,加氫站建設數量位居全球首位,已成為全球清潔低碳氫能發展的重要主導者之一。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已規劃約430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氫能應用由交通、工業逐步向電力、建筑等多元場景延伸。與此同時,中國積極推動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和認證體系建設,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我們知道,氫能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中國氫能聯盟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聰敏:的確,技術創新是氫能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氫能聯盟堅持首創引領,發布我國首個氫能白皮書、上線我國首個氫能產業大數據平臺、發布全球首個綠氫標準,發起“可再生氫100、氫能領跑者行動、氫能質量萬里行”三大行動,高效服務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氫源評價、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等重大工程。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獲批牽頭建設全國氫能信息平臺,高效支撐中央企業綠色氫能制儲運創新聯合體和國家能源氫儲運創新平臺建設,牽頭和參與編制全球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減排方法學和燃料電池汽車減碳方法學獲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審批通過。聯盟成員單位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發起建設的各級創新平臺及實驗室超50個,20項創新成果入選能源領域首臺(套)技術裝備,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耐低溫自動加氫機器人、純氫多穩態豎爐示范工程等30多個項目為全球首例,為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中國氫能聯盟開展“氫能質量萬里行”行動的初衷及其意義?
劉聰敏:針對當前國內普遍存在的燃料氫產品市場存在質量體系不健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為提高我國加氫站氫氣質量水平,中國氫能聯盟牽頭啟動了“氫能質量萬里行”行動。該行動由中國氫能聯盟聯合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上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策劃開展。通過對國內加氫站開展站內氫氣質量品質分析檢測,調研國內目前加氫站氫氣質量,為開展標準研制和質量管控提供技術基礎,推進標準應用落地,提升全生命周期氫能質量,以生態建設引領行業前進,以氫氣質量與標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氫能質量萬里行”行動依托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氫氣品質移動檢測車進行檢測。檢測車能夠隨時隨地移動到需要氫品質檢測現場,更準確地反映氫氣在氫能產業各環節的質量品質,避免因為取樣過程中樣品受到污染或者反應不完全等問題帶來的誤差。移動檢測車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檢測的便利性和高效率,尤其適合需要快速響應和靈活調度的場景,使氫氣品質監管能夠更加精準和及時。
當車輛到達加氫站,氫氣質量檢測移動車可迅速展開操作確保最短時間內提供可靠、快捷的分析報告。無需預濃縮及離線吸收,實現13種痕量雜質同時分析檢測,單次檢測時間小于30分鐘。此外,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目前已研發符合GB/T 37244-2018《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氫氣》離線實驗室建設方案,ISO14687在線分析檢測方案,以及T/CAB 0246-2023《移動實驗室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氫氣品質檢測通用技術規范》的移動檢測平臺,能夠為制氫廠和加氫站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截至2024年底,“氫能質量萬里行”行動依托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全國首臺零碳移動氫氣質量品質檢測車,完成20座城市,對32座制氫廠和加氫站進行全面質量檢測。下一步計劃開展長江沿線和東南沿海區域行動,目前計劃參與廠站接近20家。
記者:中國氫能聯盟在氫能標準制定與檢測認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劉聰敏:中國氫能聯盟積極推動氫能產業標準化建設,發布氫能領跑者行動標準體系,支持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已開展50項相關測評標準立項,其中已發布標準20項。此外,中國氫能聯盟還發布了全球首個《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氫的標準與評價》并正在升級為行業標準,氫能領跑者行動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獲批全球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減排方法。
“氫能領跑者”行動針對氫能行業目前存在的裝備廠家與應用廠家存在技術信息不對稱、過多追求片面單一指標、比較基準不明晰、供應鏈體系化不足等核心痛點問題,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由中國氫能聯盟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成立指導委員會共同發起,對標國際一流技術指標,通過完善氫能關鍵技術裝備評價標準體系和搭建規范的檢測認證測試平臺,提升氫能裝備技術檢測、認證、應用等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推動自主化技術迭代創新和商業化應用。
目前,氫能領跑者行動內容涵蓋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燃料電池系統、加氫站性能、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核心零部件電極和氫氣壓縮機等領域。氫能領跑者行動以標準體系實現“一檢多證”,助力氫能企業多市場準入,加快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應用,提升氫能產業核心競爭力。此外,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牽頭指導建設了鄂爾多斯綠色氫能關鍵裝備檢測實證基地和成都綠氫裝備核心零部件測試中心,聯合打造綠色氫能關鍵裝備關鍵部件和系統的實證實驗中心,支撐“氫能領跑者行動”開展,通過為氫能技術裝備企業提供測試認證一站式服務,助力我國氫能裝備技術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
記者:在氫能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品質和安全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請問中國氫能聯盟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
劉聰敏:品質和安全是氫能產業發展的生命線。為了確保氫能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我們中國氫能聯盟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我們積極推動氫能標準的制定和完善,涵蓋了氫能制取、存儲、運輸、應用等各個環節。其次,我們加強了氫能產品的檢測和認證工作,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此外,我們還加強了氫能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培訓,提高了公眾對氫能安全性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在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品質保障方面,我們也做了深入研究,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和管控措施,確保燃料電池車輛的高效、穩定運行。
如何確保氫能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的措施,首先嚴格把控原材料與生產工藝:對于制氫過程,采用高品質的原材料,如在工業制氫中,選用合適的催化劑和高效的反應裝置,以提高氫氣的純度和產量。在液氫制造中,確保壓縮機和制冷設備等關鍵設備的高性能,保障氫氣壓縮和冷卻環節的質量。
第二加強檢測與認證:依據相關標準對氫氣進行嚴格檢測,如202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5項國家標準,涵蓋無機鹵化物與甲酸檢測、硫化合物與有機鹵化物檢測等,確保氫氣質量。利用先進檢測設備,如氫氣品質移動檢測車等,對氫氣制、儲、輸、注全鏈條進行質量檢測。
第三優化儲存與運輸設備:根據氫的不同形態,選擇合適的儲存和運輸方式及設備。如氣態儲氫要確保儲氫容器的質量和密封性;液態儲氫使用具備良好絕熱性能的特殊容器;固態儲氫要研發更安全高效的固體材料。在運輸方面,對于高壓氣氫拖車和管道輸運,要加強設備的維護和檢測。
記者:在氫能應用方面,目前主要有哪些領域?未來又有哪些新的應用場景值得期待?
劉聰敏:氫能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目前主要集中在交通、工業、分布式發電和儲能等方面。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實現了商業化運營,加氫站網絡也在不斷完善。在工業領域,氫能可以作為原料和燃料,推動傳統化工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在分布式發電和儲能方面,氫能可以實現能源的大規模跨季節、跨時段、跨地域的儲能,提高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氫能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例如在航空航天、無人機、船舶等領域,氫能也將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記者:最后,請問劉總對中國氫能產業的未來發展有哪些展望?
劉聰敏:我對中國氫能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氫能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認為,未來氫能產業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一是氫能產業鏈將更加完善,各個環節的技術水平和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二是氫能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在交通、工業、電力和建筑等領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氫能產業將與國際市場更加緊密地融合,參與全球氫能產業的競爭和合作。未來,中國氫能聯盟將與成員單位一道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加速推動氫能規模化、一體化、生態化和市場化融合發展,共同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