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數據顯示,20:50-20:54間,比特幣放量下跌,納入監測范圍的比特幣成交量近2000枚。分交易所來看,Bitfinex成交量最大,約900枚。幣安成交量緊隨其后,約560枚。上述兩家交易所5分鐘成交量合計占納入統計的總量的73%。此外,據Bitmex交易所數據顯示,20時50分,比特幣期貨(XBT)多頭合約2分鐘內平倉超2000萬手,比特幣期貨交易量突增。
近日比特幣的暴跌,帶動整個加密貨幣價格集體呈現下跌態勢,根據CoinDesk的數據顯示,以太坊價格下降了14%,接近514美元,萊特幣下跌逾11%以上,跌至104美元左右。
單日比特幣價格下跌超1000美元,市值蒸發400多億美元,許多媒體評論人士將比特幣的“血腥周日”歸咎于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rail的安全漏洞。
受累于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遭遇黑客襲擊和CFTC向幾家交易所發出調查傳票,CME比特幣期貨BTC 7月合約收跌905美元,跌幅超過11.82%,報6750美元,上周漲約2.9%。CBOE比特幣期貨XBT 7月合約收跌895美元,跌超11.69%,報6755美元,上周漲逾2.8%。
然而,eToro資深市場分析師Mati Greenspan表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兩起事件只是前后時間恰好重疊,并無因果關系。Greenspan表示,從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因為機構投資的出現而走高,但在市場筑底轉化為穩步增長前,這一情況不會發生。
除了安全原因造成的利空誘發,此輪下跌是否另有誘因?
金色財經分析稱,深層原因是去年12月到今年一季度期間,市場投資人結構有所變化。上一輪“洗牌”時,經歷漫長牛市的比特幣持有者套利變現,更多短線投機者接盤,市場投資人結構發生了變化——市場更加散戶化,而“散戶”更喜歡追漲殺跌,神經更加脆弱——這個特點更符合投機者的身份。
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底,市場持有者的這種變化也可以從最新的研究中一窺究竟:區塊鏈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新的研究表明,市場目前有510萬比特幣投機資金,740萬比特幣投資資金,150萬比特幣可能丟失。從比特幣逼近2萬美元回落后,投機資金多增多——原有的長線持有者把數字資產賣給了新進入的短期投機者。新投機者的涌入則壓低了比特幣的價格,因為這些用戶會比長期投資者更頻繁操作持有的比特幣,也更易受市場波動影響。
據Chainanalysis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8年4月,大約1600個錢包里都裝有1000多比特幣(BTC),每個錢包價值大約750萬美元,總計375億美元,合計占有比特幣市場總量的三分之一。 這一神秘的投資者群體被稱為“鯨魚”,因為他們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和潛在的市場影響力。2018年3月,一只日本“鯨”拋售了價值4億美元的比特幣,單憑一己之力就迫使比特幣價格暴跌。
根據Chainanalysis的數據,目前存在的100多個比特幣錢包中,比特幣的比特幣數量在1萬至10萬比特幣之間,分別相當于7500萬美元和7.5億美元。這些錢包持有者的任何突然行動都可能嚴重扭曲市場。毫無疑問,此舉違背了分權和自由分配的比特幣最初信條。
事實上,自去年12月拋售潮開始以來,可供交易的比特幣交易數量增加了57% 。而此前兩日經歷的這輪下跌,深層次的一個誘因正是投資者屬性的變化造成市場更為敏感,這也可謂是上輪暴跌的“后遺癥”。而部分機構和大戶,也似乎也在利用這種市場情緒特征,有意推波助瀾。
2018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一直處于熊市,按市值計算的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在今年跌幅累計高達約50%。熊市的表現不僅僅是比特幣價格跳水,交易量從去年12月42.5萬筆高點一路下滑,根據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比特幣交易量僅為13.5萬筆,相比去年的高點跌幅達68%。
財經學者陳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比特幣已經進入熊市,價格還有下跌的空間,但不會一步到位,而是會再次開啟“進兩步退三步”模式反復剪羊毛。
Alternative發布了一個有意思的指數——恐慌指數,今天恐慌指數為15,與昨天相同,被列為極度,恐慌指數從0-100,0代表極度恐懼,100代表極度貪婪。比特幣的大跌,致使整個市場波動,人心惶惶,但是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能看到平日里價格背后被忽略的東西,有堅定信仰的持幣者們浮出水面,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慌亂,反而愈發堅定。而只有這樣的堅定信仰者,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拿到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