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騰訊生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敵人的世界里。新浪微博客戶端“air”有可能終結這樣的日子。一場戰爭已經拉開大幕,只是高潮尚未到來。
3月4日,新浪推出了其air微博客戶端,除具有瀏覽首頁、發微博、評論、私信等全部“網頁微博”功能,其中最搶眼的功能是即時聊天——點擊客戶端界面下面的“聊天”按鈕,用戶界面中央就會列出所有“互粉”的聯系人,點擊這些聯系人,就會出現一個對話框,與騰訊QQ別無二致。
新浪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沒有向記者透露air客戶端幾天來的下載量,稱手頭還沒有具體數據。而一位新浪員工發了一條關于“air客戶端下載鏈接”的微博,三天內被轉發了2059次,評論190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聯網高管認為:騰訊終于出現了一個真正的敵人,“360不可怕,沒有沖擊騰訊的核心,騰訊的核心是IM”,而微博完全具有騰訊QQ的“強關系”屬性。
不過,互聯網觀察人士謝文則認為:新浪微博能做多大,air才能做多大,而不會因為微博air做大了,就能把微博帶起來。也就是說,新浪air能否沖擊騰訊,需要看新浪微博自身的發展,而不在于air客戶的發展。
air暗戰QQ
過去一年是新浪股價快速增長的一年。2010年初,新浪股價約為30美元,而2011年3月6日,新浪股價為84.12美元,市值約為51億美元,一年之內新浪股價上漲兩倍有余。資本市場高估新浪,原因在于新浪微博的快速發展,在此期間,新浪微博用戶從零開始,增長至1億有余。
當然,與騰訊相比,新浪體量尚小。2011年3月6日,騰訊股價為221港元,市值3959.26億港元,約為510億美元。兩者市值恰好相差10倍。
但新浪微博快速發展之快,卻不得不讓包括騰訊在內的互聯網業界側目。新浪與騰訊之戰,始于去年騰訊推出騰訊微博。由于客戶端的巨大影響力,騰訊盡管未能超越新浪,但與搜狐、網易等相比,仍然遠遠超出。在微博領域,騰訊成為新浪潛在最大的競爭對手。
上述互聯網高管認為:新浪微博推出air客戶端,標志雙方暗地角力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把微博上的好友關系復制到“air”聊天列表,新浪air就擁有了一個可以與QQ聊天列表一樣有價值的關系網絡。
“新浪微博的關系網絡或許更有價值,經年累月,很多QQ好友已經長期不聯系了,成為死關系,微博不同,上面很多好友剛剛轉發、評論過你的微博,或是不久還相互私信,是活關系。”該人士說。
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認為,新浪微博的挑戰是網民滲透率。他說:盡管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經超過1億,與騰訊的用戶規模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目前,騰訊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億,注冊用戶超過10億。
5G咨詢創始人洪波認為:QQ就是手機,微博取代不了手機,只能實現手機上一部分功能。他認為微博是傳播工具,不是一對一的通訊工具,這種“身份”使他無法取代QQ,QQ在微博時代有其存在價值。謝文說:騰訊擁有強大的客戶端影響力,可作為向云端邁進的有力的武器。
云時代:客戶端爭奪
新浪通過微博搶占客戶端的計劃剛剛開始,2011年,這一計劃或將加速。
新浪微博提供的資料顯示,從微博應用頁面上看,已經有35個桌面客戶端,覆蓋WINDOWS、LINUX等系統(各個系統所覆蓋的客戶端數量在網頁上可以查詢);在手機方面,有關手機的微博應用已經有95個,覆蓋了iPhone、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BlackBerry、Kjava、Bada以及iPad等多個系統,其中包括10款官方手機微博客戶端,多款第三方開發的手機微博客戶端以及一些手機微博應用。
新浪提供的數據顯示:微博手機客戶端Weico去年11月10日在蘋果的AppStore上線,僅用三天時間,下載量便超過了3萬次,在社交應用分類中排名第一。新浪微博計劃今年之內再推出4款官方手機客戶端。
憑借QQ的影響力,騰訊是中國互聯網業界的“客戶端王者”。但王者地位正受到新浪的挑戰。除了騰訊,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加快速度推出客戶端。1月19日,百度推出一款新客戶端“瀏覽伴侶”,這款產品以插件的模式提供百度多款產品的快速入口,同時也提供了類似360安全衛士的安全防護功能。2月15日,百度推出視頻播放客戶端“百度影音”。顯然,2011年,百度將實施一個搶占客戶端的戰略。
搜狐則依托搜狗拼音輸入法已在客戶端贏得了一席之地。
360董事長周鴻祎曾分析說:在中國互聯網領域,一家公司把握了客戶端(暗指騰訊),一家公司把握了流量(暗指百度)。這樣的格局面臨沖擊:新浪微博同時作為網頁應用與客戶端應用迅速崛起。
不過,謝文對這種針對客戶端的爭奪有些不屑,“客戶端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最終會被網頁應用(云應用與云服務)取代”,他建議新浪學習facebook,把聊天、郵箱等應用全部變成網頁應用,這樣才能最終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