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裝成大樹的基站

太陽能基站
一棵常青樹,一盞不亮的草坪燈,一個沒有風扇的空調,甚或一個與太陽無關的太陽能熱水器……當謎底揭開的時候,你可能會大吃一驚,因為它們居然是“潛伏”的手機基站。因為“潛伏”、“偽裝”與“無間道”,關于基站的輻射問題,再一次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
最近有人發現,某地運營商獨辟蹊徑,把基站改造成了大樹,森森然屹立于某知名小區。對此大部分居民并不知情,但是被曝光后卻是集體沸騰。因擔心輻射,業主們找到了物業要求將基站搬離小區。居民認為這棵“大樹”能量非常,它進來后,附近的樹葉也枯了,湖里的魚死了幾條。盡管運營商百般解釋,“大樹”就是一根樁子,發射天線、內部線路均未安好,輻射無從談起。當然,最終這棵樹的命運是迫于壓力被拆除。
有業內人士不禁感嘆,“基站樹”被拆是運營商的無奈。一邊是信號不好的強烈投訴,一邊是居民對輻射問題的不理解,數年來,電信運營商一直在糾結。
一位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所謂“大樹”、“空調”、“太陽能”等“偽裝”其實是基站發射器,也叫天線,是基站的組成部分。之所以這么做,一是市政美化的需要;二來的確可以緩和市民的敵對情緒,防止用戶投訴。“作為運營商我們也很矛盾,用戶經常投訴在家中、樓道、電梯、地下室甚至衛生間信號不好,對我們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數用戶又都排斥在自己的居民小區建設基站。其實作為一個多年從事無線網絡的通信人,我可以說,基站對于人體的輻射真的沒有什么危害,都是在國際標準范圍內的。”這位運營商人士表示,基站進社區真的阻力重重。
其實這種偽裝基站,或者稱之為美化基站,早就不是什么新鮮東西了。有網友指出,在圓明園西墻靠近北大燕北園的地方也有一棵“基站樹”,比周圍樹木高出一大截。另外各地還有各種大型美化樹、美化水桶、美化水塔、美化廣告牌等等。
著名電信專家楊景指出,這種隱藏式天線屬于建筑群中優化覆蓋的補充點,功率極小,對人無害,但改善覆蓋效果明顯。
事實上,困擾基站進社區的另外一個現實問題是利益——進場費。電信觀察家畢朝暉表示,開發商挾用戶以令運營商,運營商怕投訴委曲求全。據了解,基站在進入小區之前,都通過了入網監測,建設也經過了科學規劃和精確計算,兼顧手機信號覆蓋和環保要求。但是,電磁輻射并不是唯一的阻力,而是物業以輻射的名義要求進場費。據說七年前運營商進一個小區,每平方米提供一塊錢左右的補助,現在已經翻了至少五倍,甚至坊間流傳某運營商被開出過基站50元/平方米的天價。也曾經聽說,有物業和業主要求運營商一次性補助20萬元,運營商拒絕后,基站只好拆除。
其實,當高高的基站矗立在門外,作為普通人難免犯嘀咕。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完全可以理解,我們都希望生活的環境更加環保和安全。但是如何科學的認識輻射,運營商以及主管部門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現在最缺的是法律層面的界定,基站、輻射都應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基站進社區的入駐成本也應有規矩,否則這個怪圈還會繼續:居民一邊在擔心著輻射,一邊又投訴信號太差。(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