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銀行已從您的某某銀行卡里順利扣除2600元還貸,查詢請撥打********。”“你想掌握老公(老婆)的一舉一動嗎?只要撥打*******,即可復制他(她)的手機卡,隨時掌握其通話對象、短信內容。”“發*票保真,有意請聯系劉先生,電話*******”幾乎每個手機用戶都被這樣的短信煩擾,甚至還有人上當受騙,據《人民日報》近日報道,電信運營商卻有一份奇妙的“紅名單”,上了名單就擺脫了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
紅名單是否存技術手段屏蔽垃圾短信是否可行?運營商是對垃圾短信無能為力還是故意不作為?紅名單究竟是運營商將用戶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還是技術有限有心無力?
何謂手機紅名單?
垃圾短信滿天飛,手機用戶飽受困擾,而電信運營商也一樣對此叫苦不迭,“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這是運營商最常用的說辭,乍聽之下頗有道理,不能干擾用戶通信權利,監控技術達不到精準攔截垃圾短信等等。但是近日一樁手機用戶狀告運營商的案子,卻讓“紅名單”這一新名詞進入公眾視野,也讓運營商“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的借口露出了破綻。
據《人民日報》近日報道,廣州的楊先生因不堪忍受短信電話騷擾和個人信息泄露,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下稱廣東電信)告上法庭。廣東電信律師稱,接到法院的傳票后,電信公司已經將原告列入一份“紅名單”,通知全體代理商不得再向楊先生電話推銷、發送廣告短信。律師一語道破天機:“那份紅名單基本都是省領導、市領導等級別的人,原告能受此等待遇,可以看出我們的誠意!”
這一原本是律師尋求庭前和解的息事寧人之舉,卻引發軒然大波——原來手機用戶中有一部分人是不必受到短信騷擾的!原來有級別的人才能調整到“免騷擾”狀態!
電信業人士不置可否
中國電信集團公關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所有關于“紅名單”的信息她均從媒體報道中獲悉,至于公司是否確有其事“我不清楚”;當記者詢問是否運營商有可能從技術上幫助用戶屏蔽垃圾短信,她也表示“技術上的問題并不太清楚”,請記者發送采訪提綱以咨詢技術部門,不過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獲得回音。
另一運營商人士則認為“紅名單”一事“不太靠譜”。“短信都是用戶和用戶之間點對點發,我們怎么可能攔截?”他說,涉及公民自由通信權利,即便配合公安局,對非法短信進行攔截,也需要設置一定的“關鍵字”,做不到能夠將垃圾短信徹底屏蔽。他也表示,自己未在公司內部聽說過“紅名單”一詞,并不能確定“紅名單”是否存在。
“業內一直有這種傳言,就是對于黨政機關、社會知名人士等特殊用戶,采取了特殊服務,避免其受到無關短信、電話的騷擾。”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但他也表示,由于沒有從運營商內部獲得證實,“紅名單”也只是業內長期的傳言而已。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奕
紅名單技術上可行嗎?
一直以來,運營商整治垃圾短信不力的一個解釋就是:技術上難以實現。多名接受采訪的電信專家告訴記者,如果真要設置紅名單,技術已經不是難題。
“把所有群發短信視為垃圾短信屏蔽即可。”電信專家王煜全說。
另一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來自于某一個網關的,針對不特定用戶短時間內密集發送短信,基本就可以認定是垃圾短信,來自這些端口的短信一律不發送至“紅名單”用戶的手機,就可基本杜絕垃圾短信。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上述技術雖然可行,但是效率不高。“就是說,如果真有紅名單存在,也不能無限制擴大這個名單。這在目前還不實際。”他解釋道,一方面,這種技術是沒有選擇性的,將導致用戶愿意看到的群發信息也可能被屏蔽掉。另一方面, “紅名單”如果只有幾千人或者幾萬人,針對特定的少數人,操作管理比較簡單,運營商的后臺可以應對;但如果北京1000萬手機用戶中有300萬都進入“紅名單”,將產生海量數據待處理,后臺計算機處理系統無法支撐,有可能導致正常短信都會延誤、丟失,或無法發送。
■ 追問
誰在泄露公民隱私?
早期垃圾短信采取狂轟濫炸模式,而現在,不少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顯得有的放矢。例如李先生發現自從他買房以后,收到的賣房短信和房地產中介的電話就不計其數,“尤其可惡的是,對方顯然掌握了我的詳細信息,一接通第一句話就是‘您位于某某小區三期的房子有意向出售出租嗎?’”李先生說,他認為是房產商或者貸款銀行泄露了他的個人信息。“否則別人怎么會知道我住在某某小區三期?”
而徐女士自從買了新房,每天要接到好幾個電話或者短信,全都來自家裝公司。
在某保險公司從事電話營銷的瞿小姐告訴記者,她們每天撥打電話推銷保險的對象,都是“收入較高的白領”,這份名單的來源顯然不是某些保險公司宣揚的“隨機抽取手機號碼”。
而人們的隱私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專家表示,途徑多種多樣,房地產商、4S店、銀行……一切需要留下個人信息的地方,都難以杜絕這些信息被售賣給第三方,運營商也同樣可能泄露公民隱私。“每個月手機話費較高,或者手機出境漫游使用較多的用戶,顯然就是經濟能力較強的用戶,這樣的用戶名單就是‘值錢的’。”一位匿名專家說。在2009年央視“3·15”晚會上,某運營商的山東分公司就被曝光違規發送大量垃圾短信、出售手機用戶個人信息。
垃圾短信如何治理?
如果個人隱私泄露不可避免,如果全中國手機用戶都加入“紅名單”不切實際,那么垃圾短信就只能任其囂張?
王煜全認為,治理垃圾短信“不能指望運營商”,而需要法律和政府相關部門介入。“就像滿大街貼小廣告,你不能讓某一家公司來管,只能夠城管來管,公司沒有執法權。”他說,運營商的問題也正是沒有執法權。需要公安部門和工商部門來整治垃圾短信,而運營商從事協調配合工作,例如配合封殺某個號碼,將涉嫌詐騙的短信保留備案等。
陳金橋指出,實名制才是根治垃圾短信特別是詐騙短信(電話)的途徑。在實名制的基礎上,就可建立法律制度的“防火墻”,從源頭打擊犯罪。“手機實名制能讓那些手機的不正當使用者、非法使用者無所遁形。”
此外,他建議手機用戶在受到垃圾短信騷擾時,不要簡單刪除了事。“如果是響一聲,是詐騙短信,就應該積極舉報。”他表示,運營商內部規定,收到連續多個對同一端口的投訴,那么這一端口就會被封殺掉。用戶舉報不僅是保護自己,也間接幫助了其他可能上當受騙的人。
當然,對付垃圾短信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安裝手機安全軟件——例如非常貼近國情的金山手機衛士、騰訊安全助手等。幾乎所有的安全軟件廠商都推出了手機版本。
這些軟件可以有效過濾掉七到八成的“響一聲”電話,或者明顯帶有廣告性質、欺詐性質的短信。等待實名制的最終來到,等待相關立法的完善,等待運營商技術和道德都更上一層樓,這或許是個漫長的過程,然而終端的自我防護效果是立竿見影。唯一的遺憾是,只有智能手機用戶能夠安裝上述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