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單身男女過的光棍節,你怎么也跟著瞎起勁?”45歲的杭州人老楊這幾天很納悶,老婆每天吃完晚飯就開始霸占電腦,一直在網上光棍節的活動頁面上玩游戲,還興奮得“兩眼放光”。
“真是土人!”老婆白了他一眼,又自顧自忙活開了。
按捺不住好奇心,老楊在旁邊瞧了半天,終于明白了:老婆是在淘寶商城里玩游戲搶紅包,在為光棍節當天的血拼做準備。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光棍節,究竟是從什么時候流行起來的呢?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光棍節。這個節日,既非“土節”又非“洋節”,沒有典故,更沒有法律規定。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據說它于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于高校校園,并通過網絡等媒介傳播,逐漸成為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光棍節”的氣氛逐漸向社會彌散。
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11月11日是大光棍節。一般說起光棍節,都是指11月11日,其來源就是這一天有連續4個1,個個都是光棍,形象地表達了形單影只、形影相吊的意思。而2011年的11月11日,則因為出現了 6個連續的1,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被網友在人人、豆瓣、新浪微博等各大SNS平臺上傳成“本世紀最大的光棍節”。
要說光棍節真正大紅大紫,卻是近兩年的事情。如今,它成為了瘋狂網購節,而且早已不再專屬于單身人士,而成為一種個性文化的代表,不管是否單身,全體網民都愿意湊一湊熱鬧,邊購物,邊集體狂歡一把。
其實,11月本屬一年中的零售業淡季,但由于依附于獨特的網絡文化體系,加之網購突破了地域、時間的限制,以及不可比擬的產品豐富度和促銷力度,因此,“光棍節”被打造成了一年中反季節銷售的高潮,成為網上商城最重要的促銷季之一。
光棍節之前世今生:從校園趣味節到網民血拼日
有節過節,無節造節。節日,是花錢催化劑。
在傳統商場看來,要挖出光棍節的營銷價值,的確有點為難。但放在網上,飽含草根和娛樂精神的網民,讓這一概念的商業價值得以完全釋放。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聯合Jack & Jones、美特斯邦威、Kappa、百麗等27個知名品牌舉行全天全店五折促銷活動,在當時,這一嘗試幾乎是帶有“實驗性質”的。
“那天早上,我特意起了個大早,7點多就到公司開電腦了。”在杭州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上班的盧盈說,一個小時之內,她就拍下了一雙女鞋、一件運動衣。“都是非當季款,但都是品牌貨。”盧盈覺得挺賺的。
“就算沒有男朋友,至少這天我們還可以瘋狂購物。”盧盈說,光棍節一個人去逛商場也太“凄慘”了,但在網上購物無需顧忌,還可以好好犒勞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