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是現代家庭主要的信息化手段,同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14993.2萬,寬帶普及率近11%。對于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如何保證其以合理的價格享受寬帶服務理當引起各方重視。為此,近來有關我國寬帶業務資費的討論熱度一直不減,有鼓勵的,也有質疑的,還有些認為我國寬帶業務存在高價現象。不可否認,我國寬帶業務正處于發展過程中,確實仍有提速和降價的空間。對寬帶價格的熱議從某種程度上會引起各方對于寬帶的更加重視,促進寬帶價格的下調、速率的上升,乃至國家寬帶戰略的出臺。然而,寬帶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在技術發展和建網等方面有諸多因素左右著寬帶業務的整體發展。為此,在進行寬帶比價的時候應認清幾個誤區,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利用簡單的乘除法輕易給某國或是某地區扣上“天價寬帶”的帽子。
誤區1:價格/速率得出單位售價
在寬帶比價方面,國際現在常用的有三種方式,即本版引用的來自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三種方式(出自《衡量信息社會2011》報告)。鑒于寬帶技術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特點,即技術越成熟,速率越高,用戶越多,業務單位成本會越低。因此,用服務價格除以寬帶速率的簡單運算得出寬帶單位售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并不具備參考性,為此這種比價方式并不多見。對此,國際電信聯盟在《衡量信息社會2011》報告中也特別提到:“并未選取更高速率寬帶價格的原因是,寬帶服務速率越高其單價相對越低。”為此,在對全球165個經濟體進行通信業務比價時,國際電信聯盟選取的都是相對低速的寬帶業務,且并未核算單位售價。
本版采集的10家境外運營商的寬帶資費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以新加坡星和公司為例,該公司最低速率(3Mbps)的寬帶業務每兆月售價約為40.42元人民幣,而最高速率(1Gbps)的每兆月售價則僅有1.94元人民幣。如若采用單位售價的比價方法,那就會得出星和某款寬帶業務價格是另一款寬帶業務價格20.8倍的結論,這無疑非常荒謬。事實上,此前有關“我國寬帶資費是韓國124倍”的比值就是通過類似的單位售價計算得出的,因此其并不具有說服力。
誤區2:大國島國一概而論
談及寬帶,同樣不可忽略的是基本國情的差異。我國的寬帶目前正處在發展期,速率相對不高,為此消費者對于高速寬帶充滿渴望。而我們的近鄰韓國和日本等卻早早邁入了光網時代。為此,每次寬帶問題被擺上臺面的時候,很多人總喜歡拿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同我國相比。事實上,這并不科學。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國土面積會從很大程度上左右寬帶的發展進程。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島面積570多平方公里,僅比上海浦東新區稍大一點。新加坡島東西最長約42公里,南北最寬約23公里,以80公里/小時的城市行車速度,僅用半小時就可東西貫穿新加坡島。而韓國、日本、北歐等寬帶發展領先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有面積狹小、人口密集等特點。而反觀地廣人稀的國家,在發展寬帶方面無一例外都遭遇了鋪網難度大、網絡覆蓋不足等難題。俄羅斯、印度等國自不必說,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的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由于偏遠地區人口密度小、地理條件不佳、用戶ARPU低,運營商收回成本通常非常緩慢甚至虧本。為此,這些國家都將偏遠地區作為國家寬帶計劃的重點扶持地區,積極完善普遍服務機制,以圖通過政府扶持實現偏遠地區的寬帶建設。
誤區3:全面否定絕對值比價方式
在對寬帶業務的比價中,國際電聯也列出了各國和地區的寬帶業務實際資費。但國內老百姓大多不認可這一比價方式,認為不同國家發展水平不同,自然購買能力也不同。但從寬帶業務的成本構成來看,絕對價格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電信行業具有其特殊性,電信業務的主要成本是網絡成本,而網絡成本主要由設備成本構成,在電信設備全球化供應的背景下,全球電信業務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相應的其資費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記者從廠商處了解的情況顯示,盡管目前國內外的設備售價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設備商往往會從后期的設備更替和維護等環節補回價差。而記者從運營商處了解到的數據顯示,在整個寬帶產品的生產環節中,設備成本通常會占到50%以上,在某些特殊地區,這一比例甚至會達到80%。這就意味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在采購寬帶設備時付出的成本差異并不是很大,且由于設備在寬帶產品總投入中的成本占比很高,為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寬帶業務定價從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對于我國寬帶的絕對價格,即使是對國內電信業批評頗多的專家闞凱力也認為,在全球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當然,隨著維護、營銷、行政管理等運營成本在電信業務成本中占比的增加,電信業務實際資費的可比性也會逐漸削弱。
不可否認,我國寬帶業務仍有提速和降價的空間,事實上電信運營商早已展開了實際行動。近幾年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寬帶資費每年下降6%~10%。以中國電信為例,按照其“寬帶中國·光網城市”計劃,寬帶用戶的接入帶寬將在3~5年內躍升10倍以上;資費在3年左右迎來“跳變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普遍服務這一國際性寬帶拓展難題,盡管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政府強制要求,但國內電信運營商一直在自主推進。在中西部,運營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寬帶發展。記者了解到,在我國地理條件最差的幾個西部省份,運營商每年在光纖業務方面的投入占比多數已達到40%。正是在運營企業的不斷自主努力下,我國中西部寬帶發展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西藏為例:西藏城區80%以上的寬帶業務速率均超過2Mbps,29%超過4Mbps;鄉鎮地區寬帶業務速率普遍達到2Mbps,這樣的速率甚至比北京某些小區還要高。
國際電聯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有5.27億固網寬帶用戶。我國寬帶用戶目前已近1.5億戶,成為全球寬帶用戶數最多的國家。然而遺憾的是,我國卻遲遲未有國家級的寬帶戰略。迄今,全球已有近100個國家推出了國家寬帶戰略,就在不久前,埃及和泰國又加入這一行列。希望作為全球寬帶第一大國的我國能早日出臺相關戰略,從政策層面給予寬帶強有力的支持,讓我國早日從寬帶大國變為寬帶“強國”,同時也讓老百姓享受到更高速、更低價的寬帶業務。(布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