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嵩繪
通話不過幾秒鐘,按一分鐘收費合理嗎?近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當?shù)毓ど叹职l(fā)起“叫停電信收費不合法規(guī)則”行動,其中一項“萬人曬話費賬單”活動得到消費者熱烈響應,電信資費的計費標準再次引發(fā)社會爭議。
按分鐘計費是否屬霸王條款?按秒計費是否可行?電信資費問題究竟該怎么管?請看本報記者調查。
以分鐘計費,消費者認為多收費用不公平
“按照現(xiàn)行的市話計費標準,如果通話時間在10秒以內,至少多收了6倍的費用,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存在被多收取通話費的情況。”2月13日,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對長期實行的固定電話基礎費和話費計費標準,公眾意見頗多。
市民張錦穎說:“為什么不能按秒收費呢?如今技術問題不是難點,關鍵是利益驅使,現(xiàn)行標準應該盡快叫停。”
黑龍江高盛律師事務所的高軍律師分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他認為,電信企業(yè)市話計費標準按照分鐘計算,顯然違反了上述法律的規(guī)定,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就多收取費用,侵害了消費者財產安全權和公平交易權,屬于霸王條款,消費者應該抵制。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律師團團長、北京市消協(xié)法律顧問邱寶昌認為,不足1分鐘按1分鐘收費是不公平交易,屬于計價不準確。他建議,可以四舍五入,不足1分30秒按1分鐘計費,超過1分30秒按兩分鐘計費,或者按秒計費,這樣比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