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峰快遞的業務員范金濤來到新源里11號樓收取快遞時按要求開箱查驗。記者 李繼輝攝
國家郵政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工作的通知》后,昨天本市開始全面執行快遞“開箱驗貨”制度,以防各類危險品流入寄遞渠道。記者走訪不同快遞寄送地點發現,各公司執行尺度松緊不一,現場寄出的七件包裹,只有四件被嚴格“面檢”,其他三件包裝原封不動就被快遞員取走。
上午11時左右,在白家莊附近上班的呂女士打算為朋友寄點特色食品,特意用硬紙袋將小包裝的零食仔細封好。沒過多久,宅急送的快遞員上門取件。“什么東西?”看到包裝嚴實的紙袋,手凍得有些紅腫的快遞員簡單問了一句,并未要求開包查驗,直接用寬膠條再封了一遍就填單據,收走了。
16時20分,新源里11號樓,嚴女士叫的全峰快遞上門取件。她要寄的是衣服和茶葉,早已用方方正正的紙箱封好。“得開箱看看啊。”快遞員麻利地用小刀劃開封口,將箱內的羽絨服仔細摸了一遍,又查驗了茶葉的包裝,確定沒問題后重新封箱,最后貼上單據并敲上查驗章。
昨天,記者還嘗試從不同地點寄出了5件包裹,順豐、韻達、中通的快遞員都仔細進行了開箱查驗,而匯通、圓通快遞員只是簡單問了問就直接收走了。
快遞員送件取件馬不停蹄,一天送、取件50至80票都很正常。“如果所有包裹都開箱驗貨,我一天能送30票就不錯了,收入得下來近一半。”韻達快遞員小馬有些擔心。“現在公司查得很嚴,不敢不執行,可能時間長了就松一些吧。”
消費者也對開箱驗貨頗有微詞,擔心貴重物品更沒法走普通快遞了,只能保價遞送。而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價值千元的物品得多掏三五元。
多家快遞公司昨天表示,為防止快遞變慢遞,會對開箱驗貨靈活把握尺度。如宅急送就要求,對零散寄件人必須全部開箱驗貨,客戶不允許開箱驗貨的不予受理;簽協議的客戶在不明確貨物性質時必須全部開箱驗貨,但明確貨物性質的按30%至50%比例進行抽查。另外,文件類物品快遞公司普遍不開封查驗。
“開箱驗貨早就有規定,不執行快遞公司就得擔大風險。”全峰快遞三元橋分公司經理劉聞表示,對無法判斷性質的粉末狀物品和藥品,公司已經要求快遞員不得收寄。“沒能力辨別,干脆就不接。”他透露,即便消費者堅持不讓當面驗貨,回到分揀站還是要再拆開包裝查驗以確認不是危險違禁物品。尤其走外地的航空快件,快遞員和分揀站不嚴格把關,最終上不了飛機損失會更大。
快遞公司對物品嚴格查驗也是為了保障遞送的安全和效率。以電腦、手機為例,如果電池不卸下來就無法走航空運輸,只能改鐵路和汽車運輸。劉聞認為,開箱驗貨全面推行后,消費者也應多一些配合意識,盡量不要自行封箱以免耽誤時間。另外,消費者自己的包裝材料一般都不規范,絕大部分包裹需要到分揀站重新包裝,比如會加上防撞的泡沫材料等。
聲音:須明確責任追究機制
“開箱驗貨肯定會降低效率,但從郵寄安全的角度看,也是大勢所趨,只不過需要一個發展過程。”中通速遞華北片區總經理司立垚表示。
他透露,奧運會期間,北京快遞開箱驗貨就執行得比較到位,如果今后所有快遞企業都能嚴格執行,就不至于產生不公平競爭。因此,監管部門嚴格督查,獎懲分明是保證這項制度長效化的重要條件。同時,社會公眾對開箱驗貨的接受程度也需要培育和引導。
不過,在加蓋驗視章后,是否安全責任就應該全部由快遞公司承擔?司立垚認為,快遞員普遍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難以承擔全部安全責任,因此必須首先明確發件人問責制,由發件人承擔寄遞違禁物品的法律后果。他同時建議,開箱驗貨只能是安全把關的一個環節,行業主管部門有必要督促和扶持各快遞公司加大技術投入,在各分揀站增設先進的安檢設備,這樣既確保安全又提高效率。 (記者 涂露芳 王維維)
消費提示:九類物品不能快遞
一、爆炸物:鞭炮、放煙筒、導火線、炸藥(含黑火藥)、雷管、煙花等。
二、氣體:氣霧劑、瓦斯氣瓶、氣體打火機、液體氨等。
三、易燃液體:汽油、油漆、印刷墨、香料、燈油、酒精、粘合劑、雙氧水等。
四、易燃固體:磷、石棉、安全火柴、磷、硫黃、活性炭等。
五、氧化物和有機過氧化物:碘、化學氧氣發生器、過氧化水素水、鹽素酸鹽類、硫酸氨肥料等。
六、毒性和傳染性物質:血樣、毒品、殺蟲殺菌劑、消毒劑、染料、水銀化合物、細菌、氰化物、砒霜、醫藥用廢棄物等。
七、放射性物質:空容器、機器內置放射能量非常少的物質、輸送物表面最大線量率為5μSv/h以下等。
八、腐蝕物:酸類、堿類、蓄電池(內含電池液物質)、雙氧水等。
九、其它危險品:干冰、安全氣袋、金磚銀條、貨幣、金屬鈉、鎂、鋁粉、可轉讓流通的有價證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