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財政部下發了《關于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通知》,其中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將對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調高稅率,由原來暫定的3%提高到5%。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對國內平板顯示產業是一大利好,從成本方面考慮,許多整機廠商將更偏重采購國產面板。
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
根據發布的《部分商品進口暫定稅率調整表》,此次進口關稅暫定稅率調整涉及4個稅目商品,分別是切紙機用橫切刀單元、照相機用帶屈光度調節裝置的目鏡、其他帶屈光度調節裝置的目鏡、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前三項將分別實施3%、10%、10%的暫定稅率。對進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我國將取消其3%的暫定稅率,恢復執行5% 的最惠國稅率。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液晶面板的進口關稅上,這并非我國第一次做出調整。2010年,國家將26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稅率調整為3%,其他液晶顯示板稅率為5%。2011年,進口面板關稅調整為32英寸以下關稅率為5%,32英寸及以上稅率為3%。
這次提高關稅,業內也討論已久,早有風傳。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郝亞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表示,此次面板關稅的調整更多是從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加以考量。
縱觀業界發展,盡管近年來我國彩電行業發展迅速,但液晶顯示板作為液晶電視的核心部件,基本依賴進口。而未來,國產面板企業和彩電產業的發展轉型升級勢不可擋。據了解,在國家公布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新型顯示器件”已成為發展的重點之一。
2010年11月,中國大陸首條6代線——京東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量產儀式在合肥舉行,打破了海外企業對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的壟斷;去年6月,京東方8.5代線正式投產;去年8月,華星光電8.5代線正式投產,而這標志著國產面板企業將能夠生產從1.7英寸手機屏到55英寸電視液晶屏的全系列產品。
有業內人士指出,之前我國對進口32英寸及以上液晶顯示板執行3%的暫定稅率,雖然為國內彩電等行業降低了進口成本,但3%的關稅明顯低于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同類市場國家的水平,隨著國產液晶面板企業的發展,有必要適度上調進口稅率,提升國內液晶面板產品的競爭力,對國內的液晶面板及彩電行業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會否引發彩電等漲價潮?
同時有消息指出,業內預計,面板關稅此次上調后,不排除明年進一步上調至8%至10%。而此舉將進一步對國產面板企業形成實質性利好,刺激國內整機廠商采購國產面板。
盡管如此,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次關稅上調或將直接影響企業進口價格、引發產品漲價潮表示擔憂。
數據顯示,今年1月,32英寸液晶面板價為127美元,42英寸為210美元,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及提高2%關稅計算,兩種面板的進口成本今后將分別增加16.3元和26.9元。
對于此次進口液晶面板關稅的上調,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問題是誰來消化上調的關稅,“一種可能是彩電整機企業自己承擔,但成本增加,這是行業平均凈利潤僅為2%的彩電整機廠商不愿意見到的,或者就是提高產品的價格,將增加的這部分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同時有家電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從理論上來說,提高半成品的進口關稅,將會導致最終產品的售價提高,從而會抑制該產品的消費,利于其競爭產品和替代產品的銷售。
正是這個理由,使得一些人認為中國面板進口關稅提高,政策效果一石多鳥:既能為京東方、TCL的高世代項目創造成長空間,也能迫使韓國等地區的相關產業進一步朝中國大陸轉移。“面板企業的競爭,主要還是在品質和品牌上,與其把希望寄托在關稅上,不如在提高自己的品質上下工夫。” 記者 陳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