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0日電(IT頻道 王崢)顯然,專利大戰只是蘋果鉗制三星的一部分。
長期以來,三星作為蘋果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的事實,讓蘋果在實現前CEO史蒂夫•喬布斯“摧毀安卓”的遺愿的過程中顯得放不開手腳。 超過10億美元的判罰,讓兩家公司走向決裂。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蘋果在即發布的iPhone 5中更換掉了大部分此前由三星生產的零部件。蘋果的“去三星化”步伐正在提速。
在這之前,蘋果iPhone產品中,有約占產品總價40%的零件都由三星提供。2011年,蘋果向三星電子購買的半導體零件規模更是達到了10萬億韓元,相當于三星電子銷售額的約6%。
據韓國《中央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蘋果已經將原本由三星供貨的快閃記憶體移動和D-ram等儲存芯片的供貨商換成了SK 海力士、日本爾必達和東芝等公司,并把LCD供貨商換成了LG Display和日本Display。
同時,蘋果將新機型的電池供貨商換成了中國ATL與日本三洋。該人士同時透露:“三星電子雖然也被選為了蘋果新機型儲存芯片的供應商,但在蘋果計劃首批供貨的最多一千萬部iPhone5手機中,三星并未接到訂單。三星SDI也是一樣,雖然被選為了合作公司,但未接到訂單”。
在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的調查顯示,三星在蘋果移動記憶體供應鏈中的份額逐漸下滑,并且已經從年初的40%降至更低,更多的廠家開始瓜分此前屬于三星的地盤。TrendForce分析認為,蘋果希望憑借其龐大的采購量獲得更低于市場行情的價格,但三星方面顯然并不愿意妥協。同時,蘋果需要維持一定數量的供應商才能維持其在價格上的采購優勢,蘋果提升對爾必達的采購量除了可以牽制三星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外,還可以維持移動記憶體市場三強鼎立的市場局勢。
但由于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躍居全球首位,因而蘋果的“去三星化”并不會在短期能對三星造成沉重打擊。在TrendForce看來,即使蘋果轉單至其他廠家,三星仍可將余下的產能用于Galaxy系列產品,從而將損失減至最低。
事實上,由于三星和蘋果長期的合作關系,讓蘋果對其供應鏈進行革新的過程中同樣面臨風險,部分分析人士也認為蘋果很難完全斷絕與三星的交易。
據了解,被稱為智能機頭腦的應用處理器方面,蘋果一直都是向三星下訂單。起初,蘋果曾嘗試向臺灣積體電路TSMC下單制造相關零部件,但由于合格率不如人意,因此將供貨商換成了三星。今初,蘋果曾嘗試將“New iPad”的面板供貨商換做夏普和LG Display,但卻由于兩家公司產品的品質問題而備受煎熬。
英國IT專門基金“Polly Capital”的經理人范•羅高普預測稱“由于零部件的品質直接影響產品質量,預計蘋果很難完全斷絕與三星的交易合作”。
路透社的評論則認為,由于蘋果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中,此次大量縮水三星的訂單,必將導致產能不足的情況,而目前依然沒有能夠替代三星的廠商出現,所以在未來的蘋果產品必將這些生產成本轉接給消費者。(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