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某電商辦公室里員工正在工作。
線上價格低過供銷商價格 即將開始的“雙11”網絡促銷傳統企業占比大增
在電商沖擊下,傳統門店在慢慢萎縮,一些傳統企業甚至關閉退出。而另一方面,傳統企業的電商之路走得并不順利,面臨左右手互搏的問題。不少電商企業已走到是生還是死的十字路口。即將開始的網絡“雙11”傳統企業較往年大幅增加。最近,本報記者走訪了廣州三家電商企業,他們從傳統制造業爬摸滾打出來,深諳電商生存壯大之路的艱辛。
廣州市匯美有限公司創始人方建華是江西人,大學畢業打了一年工后,自己創業做服裝,他從業務員做起,開始時包括打扣眼等工作都得親力親為,慢慢發展到如今1000人的工廠。
早做電商有肉吃不做電商被逼死
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匯率波動吞噬了方建華幾乎所有的利潤,他開始入駐當時的淘寶商城,毅然將業務轉向線上,并推出原創品牌“茵曼”。當時,此舉引起眾多公司元老的反對,但很快線上業務從最初的幾千元發展到現在每天可以過百萬元。
方建華說“當時如果不做茵曼,現在已早虧得一塌糊涂了。”
方建華說,現在線下每年做到幾十億的女裝品牌極少,而且這些品牌中間都經過幾道經銷商。他認為未來互聯網會出現幾個年銷售額10億~20億的品牌。這些線上品牌中間沒有經銷商環節,同樣的銷售額,價值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