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還是電商
界限正在模糊
七匹狼電子商務部總監 鐘濤
這次“雙11”我們斬獲頗豐,幾個品類品牌全部突破1000萬,尤其是七匹狼旗艦店這一塊。之前我們總覺得天貓這邊的客戶比較年輕,所以我們用的模特,包括款式選定,備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青年,把美式青年這塊做得分量很重。但是今年我們發現大量中老年,尤其是女性客戶來光顧。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馬上設立了一個父愛專欄,我們把針對45歲以上客戶族群的服裝重新調起來,從實際效果觀察,這個定單量非常高,一個人基本上很多都是買兩件的。
七匹狼現在是個傳統企業還是電商企業,真的很模糊了。像我們的皮具品類,線上規模甚至大于線下規模,集團內的襪業在淘寶、天貓也居前列,銷售量比線下商場甚至傳統渠道來得更迅猛。
現在對于線上和線下,我們還是有不少可以反思的。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線下,各個渠道之間是不能相互融合的,比如說你是不能串銷售客戶和經銷商,你要自己開拓渠道,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和商品。但在線上不一樣,我們的分銷商反而鼓勵我們,男裝當天銷售額高,能否跟針紡在一起,買大衣的話,是否引導買一件內衣。
易觀國際創始人 楊彬
2005年7月,國美蘇寧在南京那一場價格戰,打得很厲害,從凌晨就開始排隊,被稱為美蘇大戰。當天的銷售額,國美銷售額應該是4500萬,那一天相關的商家銷售額大概不到一個億。七年時間,何以一個消費者的嘉年華翻了將近200倍,這本身就是一個新舊零售跨時代的標志。
當然我也觀察到,191億的數字背后,已經體現了新舊零售的融合,一些表現非常好的品牌,有傳統的線下品牌,也有這幾年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品牌,這個標志已經看出來是新舊零售融合的一個開始。同時,有很多傳統賣場,實際上已經在天貓開店,實際上它們也在用這種方式擁抱互聯網,擁抱電子商務,來做著新的業務模式創新。
對于傳統零售而言,通過這次震撼的里程碑事件,必須更好的擁抱電子商務。
茵曼總經理 方建華
“雙11”就像一次戰役。沒有現貨,我們2款樣衣預訂2萬件,這創造了一個新紀錄。
這次參加“雙11”,在營銷模式上,我們還是做了創新,也采取了預售。在“雙十一”之前1個月,我們只是有樣衣,用什么面料、輔料,然后把所有的細節展示到網上,通過天貓預售平臺接受買家預訂,結果一款羽絨服和一款父子裝賣了兩萬多件。消費者認為好的,那我們就拿來生產,所以我們不是盲目的生產,這個就很好的解決了我們以往的傳統零售模式、銷售模式,而是完全根據顧客的需求和消費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