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綽號有這些:微軟間諜、砍掉Symbian的殺手……
在此次采訪開始之前,曾經有接近諾基亞公司的朋友對我說,諾基亞C E O史蒂芬·埃洛普(S tephen E lop)是個E Q很高的人。事實上,即便我和他只見過一面,也能判斷出這一點。畢竟自操盤諾基亞以來,業界對其褒貶不一的評價就沒有停止過。對于埃洛普而言,“備受爭議”已不足以形容,“飽受爭議”看上去更貼切。“微軟的間諜”、“復興諾基亞的人”、“砍掉S ym bian的人”、“裁員的主推手”……試問在這樣的環境里,沒有強心臟、高E Q,怎么“活”?
確實,面對面時,你在埃洛普的臉上完全看不到這些壓力的痕跡。這位加拿大人和諾基亞過往的歐洲派職業經理人相比,有很大的區別。
回顧“燃燒的平臺”
“有這樣一個相關的故事,一個人在北海的一個油田鉆井平臺上工作。有天晚上他突然發現所處的平臺已燃燒起來。當時,他正被熊熊的火焰所包圍。他努力穿過濃煙和烈火,跑到平臺邊緣,但卻只看到四周黑暗、冰冷的海水。烈火不斷逼近,他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做出反應。要么站在平臺上,等待自己被烈火吞噬,要么從30米高的平臺上縱身向下跳,落入冰冷的海水中。這個人站在‘燃燒著的平臺’上,他必須做出選擇。”
上述內容出自2011年初埃洛普在諾基亞公司內部群發的一份郵件。當時,他剛擔任芬蘭手機企業諾基亞的C E O不久。大西洋對岸,蘋果公司的iP hone4緊俏得讓人窒息,谷歌主導的A ndroid產業鏈則像“病毒”般迅速侵入了原本由諾基亞把持的智能手機市場。埃洛普認為,此時的諾基亞就站在燃燒的平臺上。
“那是我說的嗎(指燃燒的平臺)?沒有吧。”埃洛普微笑著面對記者。時隔一年半,他以一種半開玩笑的形式回顧著這段過去。“作為企業,我們是要做出一些非常艱難的,但又非常重大的決定,而且是非常大膽的決定。”不過這位職業經理人很快又把話題引到了現在的諾基亞身上,“正因為如此,我們也非常自豪地能夠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上向消費者推出最具有創新性的一款Lumia新產品920t。所以我們對未來可以說是充滿期待。”
你是微軟的間諜嗎?
提到Lum ia920t,這是一款與中國移動合作的智能手機,發布當天除了埃洛普外,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也手持該機站了回臺。當晚,諾基亞在紐交所的股價狂漲超過10%。業界普遍認為,920t就是驅動力。
不過,通過一款尚未正式銷售的機型來下“諾基亞復興”的定論,顯然是草率且不專業的。而且對于現在的諾基亞而言,相對負面的信息要更多些。如果說埃洛普過去近兩年的操盤都是在為“充滿期待的未來”做鋪墊,這時間也太長了些。
兩年間,蘋果iPhone4S成為最暢銷的智能手機,iP hone 5上市不久銷量便突破了500萬臺。兩年間,A ndroid操作系統在智能機中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5%。
即便如此,埃洛普稱諾基亞沒有考慮過A ndroid。“如果我們考察A ndroid終端設備所處的競爭環境,就會發現很難實現差異化,看起來都是大同小異。這也是為什么諾基亞會選擇Windows Phone(下稱WP)操作系統,我們希望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
然而,正因為這種固守WP的態度,埃洛普這位有微軟工作背景的職業經理人處境變得非常微妙,他是微軟的間諜嗎?
面對類似的問題,埃洛普的神情略顯無奈。“我們(指諾基亞)選擇開發WP終端,是經過謹慎評估之后的最佳戰略決定,不可能是依據個人(指其本人)的關系來做出的選擇。”
嚴厲的埃洛普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