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者:年輕、激情并不滋潤
2013-01-05 08:40 解放日報
90后顯露頭角,興趣是關鍵,收入很可憐,社會化很慘淡這是2012年互聯網創業者的群像素描。
2012年底,由康盛公司 (Comsenz)與艾瑞咨詢機構 (iResearch)聯合發布《2012年互聯網創業者生存與發展報告》。該報告對參與調查的5000個創業者樣本進行分析,剖析創業者創業動機、盈利狀況、公司運營風險、融資狀況。報告顯示,72%的創業者是出于“興趣愛好”,超過57%的創業者對自己創業的行業表示“完全不了解”或“略微了解”,超過45%的創業者2011年年度收入不超過1000元,近20%的創業項目年度收入僅在1000元—5000元。
90后生力軍在路上
“長江后浪推前浪”,用這句話形容互聯網的創業潮再恰當不過。雖然當前80后仍是創業主力人群,但90后創業者已經開始顯山露水。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68%的創業者是80后,16%是90后,對比2011年調查數據(80后約為77%,90后創業者約為6%)發現,80后創業者數量下降10%,90后數量上升10%。
2012年,在一批90后互聯網創業者中,季逸超是最受業界關注的創業者之一。出生于1992年,現年20歲的北京男孩季逸超,曾單獨一人做出猛犸瀏覽器、Rasgueado輸入法等。猛犸瀏覽器從瀏覽器設計到美工、開發、測試、運營等工作,全部由他一人獨立完成。2010年7月開始開發“猛犸1”時,他才剛剛讀完高二。如今該軟件已經更新到第四代,是iPhone上個人開發的瀏覽器里下載量最大的產品。目前,猛犸瀏覽器已獲得徐小平和紅杉資本投資,成立了Peak Labs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
與季逸超同齡的張林軒,在美國讀完高中后,毅然放棄了申請大學的機會,回國創辦英語培訓服務網站在聊網。踏上創業之路后,張林軒曾多次帶團隊轉赴中美之間,還曾經擔任過環球雅思文書總監和長沙紫銘教育執行校長,對英語培訓市場和留學申請服務他有著自己的理解。目前,在聊網已經獲得百萬元級投資,估值過千萬元。
90后這個曾被貼上“非主流”的群體,到了互聯網創業領域也獨具個性。一個名叫Saic的22歲男孩,網上難尋其真實姓名,只能找到網友給他的畫像,“神秘”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從他的個人主頁上能了解到他參與設計、開發、運營過如“中文攝影雜志”“i-Weekly”等不少產品。 2011年與80后沈一鳴一起創辦Clover·四葉新媒體。鮮為人知的是,韓寒最近推出的iOS應用 “ONE·一個”就是他們團隊負責設計開發的。
不難發現,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公司,谷歌兩位聯合創始人創業時年僅 24歲,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全球投資者的追捧下登上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成為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當30歲以下的年輕人正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互聯網創業的生力軍,這個快速變換運轉的互聯網就更讓人期待。
自掏腰包起家盼融資
2012年末,一條由56網市場銷售副總裁李浩爆料的帖子在微博上被瘋轉。微博稱,他在杭州參加淘寶聯盟大會,問同桌一個“85后”的小伙子的行業與收入,對方謙虛地回答,就自己一個人在家瞎弄個小網站并做做微博轉發,一個月收入35萬元。
這條“勵志”微博,短時間內引來無數旁人艷羨的眼光。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互聯網創業者都過得如此“滋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創業之初,很多創業者就像是蒙著眼睛,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就一頭沖了過去,至于能否賺錢,考慮的人就比較少了。本次調查數據顯示:72%創業者是因為“興趣愛好”而創業,但是超過57%的創業者對自己創業的行業,表示“完全不了解”或“略微了解”。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2013年影響小企業的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 22012年9大不靠譜預測:科技大佬占7席
- 3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4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5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6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7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8《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9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10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