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顯示,2008年騰訊移動及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73%,而2009年到2011年的全年增長率依次為36.2%、42.5%、20.4%。騰訊2012年的全年財報還未發出,但從已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該季度騰訊移動及增值服務的增長率也為近5年同期最低,同期增長率僅為12%。
在產品方面,騰訊無線在近年來也并無亮點。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對本報透露,手機瀏覽器、手機安全管家、QQ-Service、手機QQ,在2010年時還并列為騰訊無線內部的頂級核心產品,其中,手機瀏覽器和手機安全管家這兩大后發力產品的市場投入都是在數億元級別。劉成敏也在當時多次對外界表示,瀏覽器依然是無線領域的第一大入口,而QQ-Service憑借在功能機與智能機的兼容性,在未來布局中實則可起到一種手機操作系統的作用。
但效果卻是,手機瀏覽器依然無法突破30%的市場份額,手機安全管家在騰訊整體的布局戰略之中,成為騰訊與其他互聯網巨頭合縱連橫的犧牲品。而QQ-Service目前在騰訊內部已很少提及。至于手機QQ,也多次遭到騰訊總辦以及其他部門的批判。
與此同時,新浪、360、UC、多玩YY等發起的挑戰,讓騰訊上上下下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外部的競爭甚至是可能被隨時顛覆的威脅。2009年8月,新浪微博發布,但這一社交化的產品在起初并未引起騰訊的足夠重視;隨著馬化騰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啟用新浪微博,以及新浪微博迅速在Android等移動端的布局,第一版騰訊微博才于2010年4月倉促上線。“微博的更大價值在于移動入口�!币幻v訊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
騰訊來自外部的震蕩也松動著原本“有序”的安排。騰訊原來做PC端的各個部門自己做移動端的意愿越發強烈。有騰訊內部人士稱,如果繼續讓無線部門負責所有的移動產品,在數據對接、項目排期、團隊溝通上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大大地影響了執行效率。此外,騰訊無線在產品上的無亮點和業績上的下滑,也影響著劉成敏在騰訊總辦中的話語權。在騰訊總裁劉熾平的協調下,更多的資源已不再如幾年前那樣大量朝無線傾斜。
以用戶過億的QQ音樂產品為例,此前QQ音樂團隊只負責iPhone版,安卓版則放在騰訊無線部門,這一配置已經不利于產品的發展,整合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內耗。
更重要的還來自騰訊內部微信的挑戰。幫助騰訊拿到第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的是廣州研究院的微信,而非騰訊無線團隊的產品。騰訊投資部負責人彭志堅則對記者表示,當時在騰訊內部有三個團隊在做類似微信的東西。其中就包括無線部門。而在微信發布前,劉成敏甚至不認為廣州研發團隊會開發微信。一個段子是,微信于2011年1月在APP Store上線后,無線部門的人還在騰訊內部打聽這款產品是哪個部門做的。一名微信團隊開發人員對記者表示,在2011年底,微信部門的任何人士都未與劉成敏有過任何溝通。
而據一名騰訊無線內部人士透露,事實上,劉成敏有意延緩無線部門類似微信的產品進程。這也使得無線類似于微信的產品未能搶在微信之前發布。
這其中有無奈也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