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湯姆)北京時間2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福布斯》雜志長期撰稿人克里斯托弗-文薩斯(Christopher Versace)日前撰文對近期炒得沸沸揚揚的可穿戴式計算設備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文薩斯認為,這一設備理念并不是在最近才出現的,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有公司開發出了類似的產品。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可穿戴式計算設備市場遲早也將變的同智能手機市場一樣擁擠不堪。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在過去幾年來,我們所有人都一起見證了移動產業設備的變革,這些設備從此前最基本的移動電話轉變成為了如今擁有眾多功能的“智能手機”。當然,設備進化的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并且成功改變了我們使用這些設備打電話、發信息、聽收音機、看視頻以及訪問社交網絡的方式。
盡管在經歷了多年的演化后,這些設備的尺寸(比如摩托羅拉Razr系列或者三星Galaxy機型等)迎來了巨大變化,但所有這些智能手機設備都有一個從未發生過變化的地方,那就是用戶仍然需要用手操作設備。
但這一改變恐怕即將襲來。
近日,我們在媒體報端看到了無數有關蘋果將推出一款手表產品的消息,外界目前普遍將這一設備稱為“iWatch”。無獨有偶的是,這家總部位于庫普迪諾的科技公司還在最近申請了許多同可穿戴式計算機設備有關的專利,其中最新的一個專利被描述為“雙穩態彈性可彎曲顯示屏”。據悉,蘋果希望設計出一種柔性便攜式設備,以長時間被用戶穿戴在手腕上或身體其它地方。這種設備可通過如藍牙或WiFi等多種協議與其它便攜式設備相互連接,并在其柔性屏幕上顯示出某些信息和狀態。蘋果在申請文件中特別強調將使用“雙穩態彈性”(Bi-stable spring)材料,目的是為了保證設備穿戴時的舒適性,此項專利最早于2011年8月遞交至美國專利局進行審批。
屢見不鮮
事實上,可穿戴式計算設備并不是什么最近才出現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美國Xybernaut公司就試圖將可穿戴式設備帶入市場,其中包括一款售價1499美元,名為“Poma”的設備。此前,包括總部設在亞利桑那州的設備制造服務提供商Three-Five Systems以及其他不少顯示設備制造公司都曾在這一領域進行過努力。但在當時,由于受到移動網絡連接性、處理器性能和材料工藝等方面的限制,類似的產品從來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
時至今日,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可穿戴式計算設備,比如Nike的運動測量儀Flueband、FitBit旗下的“Flex band”和“Zip activity tracker”以及美國體育運動裝備品牌Under Armour的E39運動緊身衣等。當然,并不是只有這些公司對這一領域抱有興趣,因為包括Jawbone、Pebble、MetaWatch和可穿戴計算初創公司Misfit Wearables這些公司都對此虎視眈眈。
應該說,以上我們所列舉出的這些可以與用戶智能手機和電腦共享運動數據,并給出反饋的健康運動設備已經開始獲得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分析人士預計,我們將在下周舉行的“201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13 Mobile World Congress)中看到有關這一方面的更多信息。
未來前景
隨著設計的改良,電視續航時間的增加以及運算性能和網絡連接性的改善,人們現在已經不再需要為可穿戴式設備隨身配備一個配合使用的“工具皮帶”,這類設備也由此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如,外界傳言中的蘋果iWatch、三星smart watch以及谷歌(微博)眼鏡就對消費者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在這一方面,我個人更傾向于一款有著類似手表外形設計,并配置了藍牙連接功能的可穿戴式產品。通過這樣一款設備,加之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功能,我可以輕松實現聽音樂、打電話、收聽廣播等功能。而就產品定義而言,這樣一款體積較小的iWatch甚至有可能就是《華爾街日報》所稱的“廉價iPhone”產品。
在蘋果、三星和谷歌爭相進入這一市場后,我們相信可穿戴式計算領域遲早將變得像智能手機市場一樣擁擠不堪,而隨之帶來的結果便是設備價格的下調以及廠家利潤率的下降迫使部分廠商退出這一市場的爭奪。目前,擺在這些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鏡產品面前的問題在于,這些設備的潛在市場在哪里?人們需要多長時間才會拋棄自己的智能手機設備,并開始擁抱這些更新的小玩意兒?
毫無疑問的是,如今移動技術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移動手機、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范疇,而開始進入了“mHealth”(即Mobile Health,也稱為移動醫療或移動健康)、家庭自動化、遠程監控以及其他領域。在這一方面,我依然認為科技公司相較設備提供商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們未來討論有關新型移動設備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諸如高通、ARM、博通和Skyworks Solutions這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