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小貝)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技博客網站Readwrite作者約翰·保羅·蒂特勞(John Paul Titlow)日前發表文章稱,谷歌(微博)推出流媒體音樂服務絕對是一個完美的計劃,因為谷歌憑借YouTube服務已經建立了大量音樂用戶群體,并且與唱片業建立了聯系。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有消息稱谷歌將推出一款音樂訂閱服務,與Spotify、MOG和Rdio等展開競爭。進入一個已經非常擁擠、而且基本業務模式受到質疑的市場似乎顯得有些瘋狂,但對于谷歌來說,這是完美的一擊。
在流媒體音樂方面,谷歌已經擁有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用戶群體,雖然不是正式的。YouTube現在是人們聽歌曲和專輯的第一選擇,另外它還有每天上傳的海量混搭和模仿歌曲。現在,當年輕人想要聽一首新歌的時候,他們不會去找收音機或者買CD碟,而是登錄YouTube網站。
這是自然而然出現的結果。首先,這是一項免費服務,而且擁有大量的音樂。我在Rdio、Rhapsody和Spotify都注冊了付費服務。雖然這些服務的音樂庫規模宏大,但仍然有一些音樂找不到。任何時候,只要我在Spotify上找不到音樂,我就會去YouTube和SoundCloud搜索,總是能夠找到。想要在手機上聽甲殼蟲樂隊的音樂流?他們的歌曲在YouTube上到處都是,而不是Spotify。
無心插柳柳成蔭,YouTube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音樂服務。作為對YouTube在音樂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的典型體現,上周Billboard宣布將把YouTube網站上的音樂收聽次數作為其Hot 100熱門單曲排行榜的考慮因素之一。在一個后“Call Me Maybe”世界里,如果不考慮YouTube播放次數,很難準確分析一首歌曲的風靡程度。
當然,流媒體音樂并不是YouTube的設計初衷,它本身是一個視頻網站。YouTube可以作為一個“每次收聽一首歌”的音樂搜索引擎來使用,彌補Spotify的不足之處,但與現有的音樂服務相比,YouTube在音樂方面的組織結構不夠有序,這也是谷歌音樂更為合理,也更有可能成為傳聞中的流媒體音樂服務落戶之處的原因,它還可以與YouTube進行交叉推廣。
人們在YouTube網站上聽音樂,這是該網站用戶創作內容本質的自然延伸,也受益于谷歌愿意支付版權費以維持音樂播放。雖然仍存在大量的侵權行為,但谷歌在這方面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或許仍然會抱怨,但谷歌已經越來越適應版權所有者的要求。通過YouTube和谷歌音樂MP3商店,谷歌已經與唱片公司、歌曲創作者和其他版權所有者建立了聯系。但現有的伙伴關系還不足夠,基于訂閱的流媒體音樂模式有本質的區別,因此需要特殊的,而非昂貴的授權協議。
流媒體音樂市場將越來越擁擠。你覺得現在的流媒體音樂領域已經足夠擁擠,那么等著看吧。已經部署到182個國家的流媒體服務Deezer正在進行談判,計劃在今年某個時候進入美國市場。今年夏天,另外一項倍受期待的流媒體服務也將上線,這次推出服務的是Beats Audio,它在去年收購了MOG。另外還有傳聞稱蘋果將推出基于iTunes的網絡廣播服務,挑戰Pandora。
谷歌流媒體音樂服務最終會以什么方式呈現,現在還難以判斷,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谷歌就內容協議的談判結果。但是在進軍音樂市場方面,谷歌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畢竟,谷歌已經擁有了數千萬流媒體音樂用戶,它只需要改進體驗,甚至只是重新定義品牌,并與主要唱片公司共同正式推出這樣一項服務。